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27歲男常加班每晚食燒烤當宵夜 胃痛胃脹半年驚揭患末期胃癌

燒烤味濃香口,但經常進食恐增加胃癌風險。內地一名27歲男子因經常要加班,兩年來幾乎每晚下班後都會食燒烤當宵夜,直至今年上半年出現胃痛、胃脹後,經檢查發現患上末期胃癌。有腫瘤科醫生表示,煙熏、燒烤食物會造成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在體內積聚,誘發胃病,進而增加癌變風險。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湖北武漢漢陽27歲的林先生,兩年多前轉新工成為程序員(Programmer)後,經常要加班,導致飲食不規律,經常食宵夜,幾乎每天晚上10時下班後都會食燒烤犒賞自己,有時甚至把燒烤當正餐。

至今年上半年,林先生發現胃部經常不舒服,隱隱作痛,飯後會噁心腹脹。起初,他以為只是消化不良,自行服用成藥後,症狀越趨嚴重,上腹部疼痛難以緩解,食慾不振,人也越來越消瘦。近日,林先生因疼痛難耐到醫院求診,經胃鏡及腹部CT等檢查後,揭發患上晚期胃癌。醫生表示,很大程度是他長期飲食不良及大量進食燒烤食物所致。

腫瘤科主治醫生何威華表示,近年胃癌呈現年輕化趨勢,主要與年輕人不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他指出,三餐不規律,經常食用煙熏、燒烤、油炸食物會造成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在體內積聚過多,再加上經常性熬夜、壓力過大、飲食過量等,容易增加胃的負擔,誘發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進而增加癌變機率。

何醫生表示,胃癌與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提醒平時應按時進食、少吃燒烤、油炸、醃製及煙熏食物、不吸煙、少喝酒。另外,60歲以上的人士、有胃病病史及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應定期行胃鏡檢查。

4個間接引致胃癌的因素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曾接受《晴報》訪問時曾表示,胃癌病徵並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晚期。他指胃部腫瘤有很多種,一般所指的胃癌為胃腺細胞癌,患者通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

以下為4大飲食壞習慣:


    1.長期吃太鹹

    2.醃製食物

    3.少吃菜

    4.三餐不定時











參考資料: 睛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打工仔壓力大致胃酸倒流 醫生拆解胃病成因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

 
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


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89089/%E6%89%93%E5%B7%A5%E4%BB%94%E5%A3%93%E5%8A%9B%E5%A4%A7%E8%87%B4%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8%83%83%E7%97%85%E6%88%90%E5%9B%A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拆解胃癌棘手之處

 同樣是華人,但原來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常見癌症排行榜,有頗大差別。其中一個例子,便是在香港排行第六的胃癌,在內地卻高居第二位,每年新症患者約有40多萬人,數字驚人。胃癌的成因主要與幽門螺旋菌感染及飲食習慣有關。醫學界相信,內地胃癌數字高企,與內地人常吃高盬份食物及常飲烈酒有關。要對抗胃癌,良好飲食習慣是不二法門,而亞洲醫學界亦積極研究如何改善手術及藥物,以提升治療成效,幫助患者擊退胃癌。

胃癌在亞洲地區十分常見,如日本、韓國,中國內地亦不例外。醫學界相信,亞洲各地的「共通點」,主要是幽門螺旋菌感染頗為常見,此外飲食習慣亦類似,包括常吃高鹽份食物、愛喝烈酒等,令亞洲人的患病率較白人高出許多。

胃癌的「棘手」之處,在於大部分早期胃癌病徵,即使出現病徵,大多是胃部不適、胃痛、有消化不良之感,與一般都市病的症狀極之相似,令患者誤以為自己不過是壓力過大或欠缺休息等,無從及早發現患病,拖延病情,因此目前大部分患者都是於三期時才被確診,令治療難上加難。

現時,一至三期胃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一般分為全胃及半胃切除;而有研究指出,二期以後的胃癌個案,應於手術後進行輔助化療,有助減低日後復發風險達一半,十分理想。

不過,另一「棘手」之處是,胃部是人體消化及攝取營養的重要器官,胃部一旦出現癌變,又或被切除,患者便難以攝取營養,身體會特別虛弱,而且即使少量進食,也會有為胃脹、噁心之感,容易嘔吐。因此,若要他們採用傳統高度致嘔的化療藥物,他們可能嘔個不停,對復原進度及生活質素造成嚴重影響,令患者對化療極之抗拒。

64歲的周先生便是其中一個例子。他早前被確診患上三期胃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附近淋巴,需要進行全胃切除手術。手術後,他食慾大減,足足消瘦了10多公斤,正因如此,當醫生向他提出進行手術後輔助化療時,他感到非常擔憂,害怕體重進一步下降。

事實上,有臨床研究指出,高達三成胃癌患者因無法承受傳統化療的副作用,而被迫中斷治療,等於白白失去降低復發風險的黃金機會。

因此,近年醫學界積極研究如何改善化療方案,其中一大進步之處,是採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新一代化療副作用較少,「傳說」中的副作用如脫髮、嘔吐等,極少機會出現,患者一般可以順利完成整個化療療程。

此外,由於患者只需口服藥物,無需頻繁來往醫院接受注射,對身體虛弱的患者而言,相對方便、輕鬆得多,更不會引致因注射所衍生的血管炎、針口發炎等問題。

醫生與周先生幾經商討後,決定採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為期一年。在療程期間,周先生從未出現嘔吐症狀,食慾亦慢慢回復。完成輔助化療後至今1年,各項指數正常,亦沒有任何復發跡像。

在多種癌症之中,胃癌頗多「棘手」之處,但是隨著醫學進步,醫學界已能逐一拆解,提升患者存活機會之餘,亦能確保他們的生活質素。






參考資料: 香港商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