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腸癌早期病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腸癌早期病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大腸癌的治療

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基本上要將腫瘤和附近的淋巴組織切除,然後將切口縫合。




有時醫生會造一個暫時的【人造肛門】或【造口】,讓腸管在手術後有機會愈合。再第二次手術時,醫生會將腸管重新接合,造口也將縫合,病人的大腸功能會重新恢復正常。

若腫瘤位於肛門上方5公分內,醫生便需將肛門及括約肌切除,再將大腸末端在腹壁拉出,縫在腹面,造個永久性【造口】。以後病人需在造口的位置貼上造口袋,作收集排洩物之用。

現時有部份醫院已替某些合適的腸癌病人進行腹腔鏡切除手術。醫生利用一支直徑約5毫米的腹腔鏡及在熒光幕顯影協助下,進行切除腫瘤的程序。此項手術無需剖腹,故病人的康復速度較快而併發症亦較少。

根據醫學統計:第1期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所以定期覆診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定期檢查包括抽取血液的腫瘤標記CEA。CEA對癌症復發或轉移的偵測較具價值,如果CEA值升高,可能意味癌症的復發,當然醫生還要配合其他檢查,如: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大腸內窺鏡檢查等。

最新研究發現,某部份病人在手術切除後,如結合放射或化學治療,其長久生存率可大大提高。

另外,有部份腫瘤因其位置或某些原因而不能切除,又若癌細胞已擴散至腹腔以外甚至轉移至肺部或肝臟,這些病人可接受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將病情控制。放射治療可用來縮細腫瘤以舒緩直腸阻塞的情況;亦可減輕直腸癌腫侵蝕盤骨所引致的痛楚。



參考資料:腸癌治療, 腸癌化療, 腸癌, 大腸癌, 腸癌症狀 (cancerdoctor.hk)



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大腸癌的治療

 

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基本上要將腫瘤和附近的淋巴組織切除,然後將切口縫合。



有時醫生會造一個暫時的【人造肛門】或【造口】,讓腸管在手術後有機會愈合。再第二次手術時,醫生會將腸管重新接合,造口也將縫合,病人的大腸功能會重新恢復正常。

若腫瘤位於肛門上方5公分內,醫生便需將肛門及括約肌切除,再將大腸末端在腹壁拉出,縫在腹面,造個永久性【造口】。以後病人需在造口的位置貼上造口袋,作收集排洩物之用。

現時有部份醫院已替某些合適的腸癌病人進行腹腔鏡切除手術。醫生利用一支直徑約5毫米的腹腔鏡及在熒光幕顯影協助下,進行切除腫瘤的程序。此項手術無需剖腹,故病人的康復速度較快而併發症亦較少。

根據醫學統計:第1期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所以定期覆診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定期檢查包括抽取血液的腫瘤標記CEA。CEA對癌症復發或轉移的偵測較具價值,如果CEA值升高,可能意味癌症的復發,當然醫生還要配合其他檢查,如: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大腸內窺鏡檢查等。

最新研究發現,某部份病人在手術切除後,如結合放射或化學治療,其長久生存率可大大提高。

另外,有部份腫瘤因其位置或某些原因而不能切除,又若癌細胞已擴散至腹腔以外甚至轉移至肺部或肝臟,這些病人可接受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將病情控制。放射治療可用來縮細腫瘤以舒緩直腸阻塞的情況;亦可減輕直腸癌腫侵蝕盤骨所引致的痛楚。



參考資料:腸癌治療, 腸癌化療, 腸癌, 大腸癌, 腸癌症狀 (cancerdoctor.hk)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老年患大腸癌勿放棄

大腸癌已成為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新增個案達四千多宗。由於大腸癌早期病徵不明顯,故一般病人病發時可能已屬中晚期。可幸的是,現時醫療科技發展迅速,即使已到了第四期,只要配合適當的治療,病情是可以控制。

筆者行醫多年,曾遇過不少年紀較大的第四期大腸癌病人。數年前,此類病人大多會選擇紓緩治療,因他們認為進取的抗癌療程只適合年輕病人。事實上,近年有不少新的大腸癌藥物面世,當中包括副作用(如作嘔、作悶等)較輕的化療藥物,即使是老年人亦可使用。

另外,標靶藥物可針對腫瘤生長的因素來殺滅腫瘤,令它不再生長,甚至凋亡;而由於標靶藥對正常細胞的傷害較小,因此副作用亦較輕微,同樣適合老年患者。有關於大腸癌的臨床研究顯示,超過八成的老年人在服用口服化療藥加上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西妥昔單抗」後,病情得以受控。

因此,接受大腸癌療程並不是年輕病人的專利;只要好好把握黃金治療機會,老年人患上第四期大腸癌也並不可怕。

陳亮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skypost.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