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肌肉癌的軟組織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屬本港較少見的惡性腫瘤,根據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每年平均有191宗新個案,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兩人患此病。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肉瘤常見手腳原發,呈微熱但不感痛楚,多隨血管擴散至肺部及肺膜,他指如邱旻誼般擴散至腦部已屬末期,根治機會接近零,若有效控制病情,存活時間預計約半年至一年半。
陳亮祖表示,傳統電療及化療對軟組織肉瘤的治療效果均不理想,最有效是以手術切除惡性腫瘤,涉及範圍為肉瘤周邊最少3厘米的組織,以防擴散復發,但若肉瘤太大及接近血管或神經,或需於手術前進行前置電療或化療,縮小肉瘤,個別肉瘤倘接近關節部位,甚至需要折肢。而有別於一般癌症大多隨淋巴擴散,軟組織肉瘤多數隨血管擴散,常見擴散部位為肺及腦。
免疫治療屬研發階段
早發性的軟組織肉瘤可能與基因缺憾有關,陳亮祖指一旦復發或擴散,死亡率高,若擴散至腦部則屬末期,情況絕不樂觀。至於邱旻誼接受的免疫治療,陳指屬進取治療方式,透過治療鞏固病人免疫系統,引導白血球攻擊癌細胞,由於仍屬研發階段,對軟組織肉瘤的治療效果,現時仍未有確切及足夠的數據支持。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06/2017399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癌症,往往使病人感到徬徨無助,如能把握時機,接受適切的專業治療,就能大大提升治癒機會。陳亮祖醫生,會定期到非牟利團體,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專業意見,並緊貼醫學發展,出席國際性的醫學會議,了解最新的醫學資訊。除此之外,陳亮祖醫生亦會在健康講座擔任主講嘉賓,以及向其他醫生演講,分享醫學知識及經驗。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癌痛何來?
一直以來,都市人聞癌色變,除了是被「癌症是不治之症」這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所影響之外,也是源於對癌症所引起的痛楚產生恐懼。
根據研究顯示,77%的晚期癌症病人患有癌痛。癌痛可以是由腫瘤本身導致的,當中以胰腺癌較常引起痛症。然而,癌痛最普遍的原因是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引起骨痛。各種癌症當中,最常見發生骨轉移的是肺癌、乳癌及前列腺癌。另外,亦有部分癌症的腫瘤會導致腸塞,因而造成痛症。痛症大多於晚間發生,雖然一般不會持續疼痛,但無論如何也會影響病人作息及睡眠質素。
部份病人誤以為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會引起痛症,這其實是誤解。上述治療本身並不會直接引起痛楚,然而,倘接受放射治療期間,放射線觸及口腔或咽喉,會導致黏膜損傷而引起痛楚。
引導病人量化痛楚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承受過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是主觀感覺,也是難以量化的抽象概念。醫生通常會引導病人為痛楚評分,以火燒的痛楚為十分,沒有痛楚為零分作標準,病人一般可以一至十分表達其疼痛程度。唯對於未能清楚表達其疼痛程度的少數病人,醫生仍可根據臨床診斷時病人的症狀和表情去估計病人所承受的疼痛程度。
紓緩癌痛,一般以處方止痛藥物為主,有時亦會輔以放射治療,以放射線集中照射疼痛位置,減輕痛楚。例如癌細胞轉移到骨骼所引起的骨痛,會以放射線集中照射骨骼;倘癌痛是由胰腺引起的話,放射線便會針對胰腺。
事實上,經過適當的治療後,大部份病人的癌痛是可以受到控制的。而病人的睡眠質素大部份能有所提升,生活質素亦可以得到改善。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