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已擴散大腸癌的二線治療



時至今日,由於藥物及治療技術有大幅進步,癌症並非絕症,即使大腸癌已擴散,仍是有治瘉的機會。以往,當第一線治療藥物控制不了病情,患者只有等待病情惡化。可是現在藥物的選擇增加,當第一線治療失敗後,可選用第二線藥物,病情仍可有望逆轉,挽回生機。


現 時大腸癌的第一線治療是化療配合標靶藥物。標靶藥物是一種生物製劑,它專門針對與腫瘤有關的基因變異,從而令癌細胞縮小甚至凋萎,對正常細胞傷害較少。大 腸癌患者的基因變異主要和「Ras」基因有關,醫生會因應病人「Ras」基因的敏感度來決定使用甚麼標靶藥物。如沒有「Ras」基因變異的,可以選用抗表 皮生長因子(EGFR)標靶藥或抗血管生長標靶藥。若有「Ras」基因變異(K-Ras或N-Ras基因變異),則只可選用抗血管生長標靶藥。


現時,抗血管生長標靶藥亦有新一代藥物面世,打破了以往有「Ras」基因變異患者一線抗血管生長標靶藥失敗即無標靶藥物可用的困局。


而且新一代的抗血管生長標靶藥可以抑制兩種誘發血管生成因子(VGEF-A&VGEF-B)及一種胎盤生長因子(PLGF),從三方面阻截腫瘤生長,比舊一代藥物只能抑制誘發血管生成因子(VGEF-A)有很大進步。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297211&section_name=wtt&kw=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我還可跟老友飲茶嗎?

 


72歲的張先生退休後雖然曾患腸癌,但仍過着愜意的生活,每天「游早水」後,便和老友飲茶聊天。去年初,他腸癌復發,採用一線針劑藥物後,出現抗藥 性,須考慮二線治療。他表示不願再入院吊針,因此醫生特別為他選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讓他一邊抗癌,一邊維持與老友飲茶聊天的習慣,保持理想生活質素。

近年腸癌治療進步許多,令患者能平衡抗癌與生活質素。手術方面,近年微創手術已取代開放式手術,兩者效果相同,但微創手術的傷口小、流血少、痛楚 減、住院時間短,即使對年紀較大的患者,也不會造成太大風險。近年電療的技術大大提升,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可調校每點放射線的強度和角度,令 電療效果更理想,也減少副作用。

藥物方面進步更是明顯。以化療藥物為例,它主要用於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以減低復發率,尤其是第三期的腸癌,是必須採用化療的。過往,大家對化療的印 象便是「好辛苦」,但其實隨着醫學進步,現在患者採用新一代針對腸癌的化療後,並不會脫髮,配合新一代止嘔藥,嘔吐亦大為減少。

對已擴散的腸癌,在80年代時可謂「無藥醫」,患者的存活期只有四至六個月。不過,現時藥物選擇增加,患者的存活期已可超過兩年,是過往的約四倍。不少個案可以採用口服藥物,患者完全毋須住院,只須乖乖在家中服藥,減少「頻頻撲撲」,可好好珍惜與家人相聚時間。







陳亮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metrohk.com.hk/pda/pda_detail.php?section=daily&id=25090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肺癌︰本港頭號癌症殺手



肺癌一直是本港頭號癌症,直至最近,新症數字被大腸癌迎頭趕上,然而,不代表此症的威脅有絲毫減退︰肺癌仍是本港癌症殺手第一位,臨牀上,約六至七成個案在確診時,病情已屆晚期階段,無法透過手術作根治性治療,死亡率因此持續高企。

醫學界會根據各類肺癌的細胞形態,將肺癌概括分為兩大類,包括「小細胞肺癌」(SCLC)及「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再可被細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及大細胞癌等,兩大類肺癌的臨牀比例分佈約為八成五(非小細胞肺癌)與一成五(小細胞肺癌),當中又以腺癌的數量最多。

誘發肺癌的風險因素,可包括吸煙、輻射、長期接觸空氣中的工業污染物、以至家族遺傳因素等。值得一提的是,吸煙是傳統上大眾認知度最高的肺癌風險因素之一,但患上肺腺癌的個案,卻有不少屬非吸煙者,箇中原因尚待進一步考究。

肺癌的早期徵狀不明顯,惡化速度快,因此若有懷疑,應及早接受醫生詳細檢查,透過問診、臨牀檢查、一系列影像及組織檢驗,及早作出正確診斷。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



參考資料:  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癌病亂投醫,早期變晚期


過量服用靈芝、雲芝等防癌保健食品,肝臟無法分解
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病人為活命遍尋各類治療,甚至求助所謂「神醫」,有早期癌症病人接受另類療法,反致病情在數個月內迅速惡化至變晚期癌症;亦有乳癌患 者因服中藥致肝衰竭,無法接受化療,影響病情控制。有中醫指出,過量服用靈芝、雲芝等防癌保健食品,肝臟無法分解,令肝功能負荷過大而出事。  防癌會中 西醫結合化療中心顧問醫生陳亮祖表示,以往在工作的威爾斯醫院腫瘤科見不少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時,沒有告訴西醫同時曾接受中醫治療,致可能中西藥物相沖而 影響各器官,繼而無法接受治療,每月至少也有1宗類似個案。

去年一名40多歲第3期乳癌女病人,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本應要做化療,但當她要接受第1次化療時,卻發現有肝臟衰竭問題,無法注射化療藥,要待肝功能恢復 才可進行化療,但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陳亮祖說,該女病人本身不是乙肝帶菌者,但知悉她在手術後曾服用過靈芝、雲芝和其他中藥,但沒有告知西醫,可能是因 而影響肝功能。

他指出,如患者因肝功能受損而無法在適當時間接受化療,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腫瘤便難受控制,「第3期乳癌如不接受化療,復發機會可達60%至70%,但如 接受化療則只有30%。」腫瘤專科的浸會大學中醫藥中心主任中醫師劉宇龍表示,當患者同時接受中西醫藥治療,尤其當患者接受化療時,中醫便不會同時處方都 是用來攻擊腫瘤的藥物,例如用來以毒攻毒或清熱解毒類的中藥,反而是處方較溫和、用來健脾開胃的中藥,且劑量亦不可過多,否則會弄巧反拙。

陳亮祖也指,部分早期癌症患者不相信或畏懼西醫治療方法,尋求另類療法,致病情失控。其中一名早期鼻咽癌患者,因接受坊間另類療法,反致腫瘤在數個月迅速 擴大,迫著眼窩位置致眼凸、流血,病情已達晚期。另一名患第一期的乳癌40多歲女子,以草藥敷著腫瘤位置幾個月,不但致乳房嚴重潰爛,且爛至腫瘤亦可見, 問題相當嚴重,病情已達晚期,本可根治,卻演變為無法治癒。

陳亮祖和劉宇龍均忠告患者,如希望同時利用中西醫的方法治療,應告知兩邊醫生,知悉同時服用兩類藥物,處方時可避免藥物出現相沖或毒理作用,否則不但不能 得到治療效果,反加劇病情。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復康中心去年9月增設中西醫結合的化療中心,病人求診時可獲中西醫同時會診,有助中醫處方藥物可避免與化療藥 物相沖,同時利用針灸、推拿等治療,助病人紓緩因化療出現的副作用。

成立半年的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已為約70名癌症病人提供治療,病人除了可在中心接受化療治療外,同時可獲一名西醫的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和一名腫瘤專科的 中醫師會診,西醫為病人進行檢查,中醫則會為病人把脈了解病情,以決定如何結合中西治療,令病人獲益。在中心提供中醫診症的浸會大學中醫藥中心主任中醫師 劉宇龍指,癌症病人接受化療時,中醫便要避免處方用來攻擊腫瘤的中藥,否則可能會令肝功能負荷過大。


位於港島南區黃竹坑的防癌會癌症康復中心,同時設有浸大中醫藥門診,主要為癌症病人提供服務。劉宇龍指,因不少患者電療或化療期間,會出現胃口差、嘔吐、 疲倦,或手腫麻痺等副作用,故利用中醫治療尤其針灸,有助患者紓緩疼痛等副作用。他早前研究發現,在該門診接受治療的40多名癌症晚期病人,在接受3個月 的針灸療程後,大部分達到治療效果。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香港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化療作持效治療助穩病情

 

問:我媽媽今年六十多歲,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醫生更說她要接受化療,我們全家都極為擔心,如果化療後病情仍不理想怎麼辦? (朱小姐)



答:據讀者所描述,估計患者以患有非基因突變類型的肺腺癌居多,因此醫生以化療為主。目前的一線治療方案,大多採用以鉑金類化療藥物、配合新一代化療藥物「培美曲塞」(Pemetrexed),作為主要治療組合。臨牀研究發現,這種化療方案相較其他治療組合,在治療非基因突變的第四期肺腺癌腫瘤上具有較佳療效。此外,新一代的化療藥物在副作用方面亦較過去溫和,掉髮、強烈嘔吐、作嘔作悶等明顯不適已不多見,反之只會出現疲倦等較輕微副作用,使患者的生活質素大為改善。

以往當患者完成四至六周期的標準化療療程後,醫生的確會先暫停治療來觀察病情,以待發現腫瘤有復發跡像時才著手處理,因此對腫瘤控制較差。近年則陸續有研究發現,在標準化療療程後,繼續為患者施以藥效較佳、副作用較溫和的新一代化療藥物來作「持效治療」,可有助患者維持較佳生活質素,較長時間控制腫瘤,並穩定病情。最新臨牀數據指出,接受「持效治療」的患者,其一年及兩年的總體生存率達58%及32%,比沒接受「持效治療」的患者,增加百分之十以上。

因此,晚期肺癌患者就算在完成標準化療療程後,其實仍可有治療選擇,建議家人應多加鼓勵患者,積極與醫生討論治療方案,並時常保持樂觀心境,對病情有一定幫助。

解答專家:陳亮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隱瞞醫生亂服中藥礙治療 中西會診助癌患者



部分癌症患者需要接受化療,但因化療產生的副作用而令他們卻步;亦有患者因抗拒西醫,單獨尋求中醫治療,但最終病情惡化。有臨床腫瘤科醫生指出,西醫是目前抗癌的最佳方法,而中藥治療一般是舒緩症狀或治療時的不適,故建議患者在服食任何中藥前,應先諮詢醫生,或尋求中西醫會診的服務。

香港防癌會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顧問醫生陳亮祖表示,只要及早發現及治療,西醫是可根治腫瘤,但暫時未有研究顯示,中藥可根治癌症。不過,部分癌症患者因擔心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而非常抗拒接受西醫治療,因此隱瞞醫生自行尋求中醫及服食中藥,往往令病情惡化不能再接受有效的治療。

曾在公立醫院服務的陳亮祖表示,見過不少隱瞞服食中藥的病人,曾有一名已接受切除手術的乳癌患者,本來要接受8次化療,以減低復發機會。惟化療一次後,再檢查時便發現其肝功能極差,甚至無法再接受化療,追問下始知她有服食中藥,卻沒有告知醫生。另外一些較嚴重的患者,因鼻咽癌向一名「神醫」求診,但幾個月後,卻已出現流血、腫瘤脹大至眼凸,西醫檢查後已屬第四期,這些嚴重個案數月便有一宗。

陳亮祖稱,明白癌症患者對化療有憂慮,擔心會出現副作用,故會服食中藥治療,但必須尋求合格中醫師,並需要向主診醫生表明,讓醫生了解病人正服食的藥物,會否與化療或其他西藥相互影響,避免因亂服中藥引致肝、腎衰竭,而錯失化療的好時機。

防癌會於去年9月成立了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至今已協助60至70宗新症,當中包括乳癌、肺癌、腸癌、腎癌及鼻咽癌患者;中心提供中西醫同時會診服務,讓藥物資料互通,減低藥物相互影響的機會,又可在兩方面的專業監督下,患者接受化療時亦服食中藥舒緩不適,提升生活質素。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14446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減輕化療副作用 中西醫增治療依從率

(葉佩妍攝)

化療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但由於部分化療藥物會產生副作用,令患者願意繼續接受治療的意欲大減,繼而影響控制病情的效果。香港防癌會引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患者減低副作用,同時亦提升化療依從率,加強療效。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圖)表示,化療是透過干擾癌細胞的新陳代謝,以阻止癌細胞生長,同時會破壞體內的正常細胞,帶來副作用,如白血球或血小板低、脫髮、噁心、腹痛、食慾下降等,部分患者會因難以抵受這些副作用,而需要減低化療劑量或停止治療,療效有機會受到影響。

近年已有研究顯示,中藥可減輕西藥的副作用,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劉宇龍指出,中藥治療一方面是「祛邪」,穩定腫瘤情況,避免病情惡化;另一方面可「扶正」,有助恢復患者身體的正常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質素,從而幫助提高化療效果。他續稱,據內地的研究比較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單一化療,發現患者的治療依從率可由74%提升至96%。他更建議,透過中西醫生的合作,為治療患者交換訊息,了解患者需要,相輔相成,為患者提供更個人化的治療。

現年63歲的鳳儀於1987年首次確診乳癌,曾接受手術治療;直至09年,再次發現骨、肺及眼均有癌細胞,故開始接受化療;初時會出現嘔吐、失眠及疲倦的副作用,但同時輔以中藥治療後,化療副作用明顯減少,目前活動能力與正常人無分別。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17139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