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腫瘤長血管 奪營養生長

俊仔所患的侵略性腫瘤(Desmoid Fibromatosis),又稱硬纖維瘤,本港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硬纖維瘤多屬良性,生長速度較慢,多數生長於四肢,但這類腫瘤變為惡性較罕見,而且若是生長於腹部又生長速度快,極可能已變成惡性腫瘤,估計電療及化療成效不大,最有效做法是施手術切除。

陳亮祖醫生又稱,這類生長於腹部的腫瘤十分霸道,因為腫瘤長出大量血管連着腹部吸取病者營養迅速生長,加上腫瘤擠壓病者胃及肺部等內臟,患者往往因胃部被擠壓致食不下嚥,加上身體養份被腫瘤吸取致暴瘦。

他指出,這類巨型腫瘤因有大量血管連着腹部,施手術切除可能流血不止,加上手術切除面積太大,手術後可能失去大幅皮膚覆蓋傷口,因此存有極高風險,現時一般做法是服標靶藥縮小腫瘤,然後動手術切除。


施手術或流血不止


另一名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陸凱祖指侵略性腫瘤成因未明,多年醫療生涯只處理過數宗病症,這類腫瘤一般生長速度慢,短短3個月間由拳頭激增幾倍並不尋常。

對於冷凍治療法是否適宜治療,外科專科醫生梁金豐拒絕評論,但指冷凍治療一般用於皮膚表層、體積較小的病變,如皮膚疣,其原理是利用零下196℃的液態氮噴射患處,待細胞冷死後自然脫落。

梁醫生補充,冷凍治療過往曾治療肝癌,醫生會將儀器插入體內凍死患處附近數厘米的細胞,但冷凍治療會將健康細胞一併殺死,現較少應用,至於巨型腫瘤亦不宜用這方法醫治,因可能凍傷其他細胞組織。






參考資料: 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接受放射治療 保持正常社交


放射治療(電療)是醫治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病人毋須住院,每天到腫瘤中心接受治療。其主要功用包括:

1.根治性:療程多於六星期,一星期五日,每日一次,每次約二十至三十分鐘。療程不會引起疼痛,病人治療後即可回家;可能需同步進行化療,提高治療效果。

 
2.輔助性:是綜合性治療的一環,可於手術前或後進行,配合其他療法如手術切除或化療,以達更佳效果。通常為期五至六星期,電療廿五至三十次。


3.紓緩性:用以減輕癌症帶來的各種不適。多作短期性放射治療,療程通常不多於兩周,劑量較低。

易覺倦可小睡

體外放射治療不會令病者帶有輻射,與家人同住同食均沒問題,故不應將病人隔離,以免病人有被離棄感覺。病人在電療期間會感疲倦,每天除正常睡眠外,也可在下午小睡一會,補充體力。

病人可按照身體狀況,調節及適應新的生活節奏,保持適量運動,如柔軟體操、氣功或步行等。另一方面,病人應保持正常社交,多與家人朋友閒聚,抒發感受。看電影、聽音樂也有助放鬆心情,緩解焦慮。若有宗教信仰,可通過祈禱及聚會,加強靈性寄託。

病人如欲了解放射治療期間的護理常識,歡迎致電39213777,與本會「癌症家庭支援計劃」的護士、社工詳談,助您走出困境,費用全免。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 腫瘤科及紓緩科專科護士朱嘉麗

香港防癌會

THE HONG KONG ANTI-CANCER SOCIETY




參考資料:  http://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拆解胃癌棘手之處




同樣是華人,但原來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常見癌症排行榜,有頗大差別。其中一個例子,便是在香港排行第六的胃癌,在內地卻高居第二位,每年新症患者約有40多萬人,數字驚人。胃癌的成因主要與幽門螺旋菌感染及飲食習慣有關。醫學界相信,內地胃癌數字高企,與內地人常吃高盬份食物及常飲烈酒有關。要對抗胃癌,良好飲食習慣是不二法門,而亞洲醫學界亦積極研究如何改善手術及藥物,以提升治療成效,幫助患者擊退胃癌。

胃癌在亞洲地區十分常見,如日本、韓國,中國內地亦不例外。醫學界相信,亞洲各地的「共通點」,主要是幽門螺旋菌感染頗為常見,此外飲食習慣亦類似,包括常吃高鹽份食物、愛喝烈酒等,令亞洲人的患病率較白人高出許多。

胃癌的「棘手」之處,在於大部分早期胃癌病徵,即使出現病徵,大多是胃部不適、胃痛、有消化不良之感,與一般都市病的症狀極之相似,令患者誤以為自己不過是壓力過大或欠缺休息等,無從及早發現患病,拖延病情,因此目前大部分患者都是於三期時才被確診,令治療難上加難。

現時,一至三期胃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一般分為全胃及半胃切除;而有研究指出,二期以後的胃癌個案,應於手術後進行輔助化療,有助減低日後復發風險達一半,十分理想。

不過,另一「棘手」之處是,胃部是人體消化及攝取營養的重要器官,胃部一旦出現癌變,又或被切除,患者便難以攝取營養,身體會特別虛弱,而且即使少量進食,也會有為胃脹、噁心之感,容易嘔吐。因此,若要他們採用傳統高度致嘔的化療藥物,他們可能嘔個不停,對復原進度及生活質素造成嚴重影響,令患者對化療極之抗拒。

64歲的周先生便是其中一個例子。他早前被確診患上三期胃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附近淋巴,需要進行全胃切除手術。手術後,他食慾大減,足足消瘦了10多公斤,正因如此,當醫生向他提出進行手術後輔助化療時,他感到非常擔憂,害怕體重進一步下降。

事實上,有臨床研究指出,高達三成胃癌患者因無法承受傳統化療的副作用,而被迫中斷治療,等於白白失去降低復發風險的黃金機會。

因此,近年醫學界積極研究如何改善化療方案,其中一大進步之處,是採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新一代化療副作用較少,「傳說」中的副作用如脫髮、嘔吐等,極少機會出現,患者一般可以順利完成整個化療療程。

此外,由於患者只需口服藥物,無需頻繁來往醫院接受注射,對身體虛弱的患者而言,相對方便、輕鬆得多,更不會引致因注射所衍生的血管炎、針口發炎等問題。

醫生與周先生幾經商討後,決定採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為期一年。在療程期間,周先生從未出現嘔吐症狀,食慾亦慢慢回復。完成輔助化療後至今1年,各項指數正常,亦沒有任何復發跡像。

在多種癌症之中,胃癌頗多「棘手」之處,但是隨著醫學進步,醫學界已能逐一拆解,提升患者存活機會之餘,亦能確保他們的生活質素。






參考資料: 香港商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標靶藥物治療晚期腸癌



大腸癌近年高踞本港癌症發病和死亡率第二位,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病發時已屬晚期。不過,末期不等如末路。晚期患者仍能透過化療配合標靶藥治療,令腫瘤縮小,延緩病情惡化。新一代標靶藥更能有效抑制癌細胞,晚期患者雖無法以手術根治癌症,卻能透過藥物延長壽命。

60歲的張女士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於去年年初確診末期腸癌,癌細胞已擴散至肝臟,兩邊肝臟有多粒大大小小的腫瘤,無法用手術切除。張女士接受第一代抑制抗血管增生的標靶藥再搭配化療後,最大的腫瘤只由13釐米縮小至11釐米,成效不大。經評估後,決定改用第二代抑制血管增生標靶藥Aflibercept。

張女士接受Aflibercept和化療三個多月後,最大的腫瘤迅速縮細至6釐米,癌指數也不斷下降。直至現時,張女士的腫瘤仍然控制得很好,病情對她的生活沒有構成太大影響,她可以如常「行得走得」,活得多姿多彩。

腸癌標靶藥主要分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和血管生長因子兩種。只有約四成病人適合使用抑制表皮生長因子的標靶藥,而抑制血管生長的標靶則大部份患者適用。第一代抑制血管增生標靶藥只能對抗一種血管新生因子,但新一代卻能對抗3種,因此可更有效抑制腫瘤生長。臨床結果顯示,相對於單用化學治療,晚期腸癌患者在接受Aflibercept配合化療後,整體存活期率由平均12.06個月增加至13.5個月;疾病控制時間也延長2.5個月,整體死亡風險更降低兩成。新藥的常見副作用有高血壓,罕有的副作用包括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穿腸的風險,但較傳統化療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少。

醫療科技一日千裡,末期患者只要堅持接受治療,根治癌症不是天方夜譚。當然,腸壁瘜肉演變成惡性腫瘤要好幾年,高危一族最好及早接受大腸癌篩查。所謂病向淺中醫,早期腸癌的痊癒率高達九成三以上,第三期的五年存活率也有七成,但第四期只剩一成,因此及早治療是最為重要的。


陳亮祖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Lisa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年長女性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較高 兩醫療組織提倡女性防癌意識

對不同年齡女性來說,乳癌都是頭號健康威脅,但不說不知,原來乳癌可細分為多類,其中最常見的荷爾蒙受體陽性型乳癌,年長女性患者占比例較高。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表示,這類腫瘤生長較慢,但不少患者仍須面對復發問題,幸而近年醫學界引入最新口服標靶治療,幫助患者面對復發挑戰。為提升女性對乳癌的認知,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及香港乳癌基金會合作推出電視教育短片,將於各大電視台播放。

女性荷爾蒙促進乳癌腫瘤生長

陳醫生表示,所謂荷爾蒙受體陽性型乳癌,是指腫瘤細胞表面有女性荷爾蒙受體,「它的生長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即是說,當這些受體接觸到女性荷爾蒙,便會導致癌細胞增生、分裂。」這類個案在更年期後女性更為常見。

陳醫生指出,一至三期乳癌患者應須接受手術,「乳癌患者手術後可接受化療,減低復發風險,但如果是荷爾蒙受體陽性型乳癌,我們則會安排患者接受5年荷爾蒙藥物治療,目的是抑制女性荷爾蒙,預防復發。」

荷爾蒙受體陽性型乳癌預後較好

這類個案的復發率相對較低,但仍有機會復發。「復發風險與發現患病時的期數有關,第一期個案的復發機會當然較低,三期的自然較高。至於真的不幸復發時應如何處理呢?這主要要看復發位置、患者的身體狀況、復發所帶來的不適等,來決定進行化療抑或荷爾蒙治療。」

為了提升治療成效,過往醫生會使用化療,「但不少患者對化療十分恐懼,擔心出現嚴重副作用,如脫發、嘔吐、白血球過低等,甚至憂慮得拒絕接受治療。幸而,近年醫學界引入了口服標靶藥物,可配合荷爾蒙藥物使用,同樣取得理想效果,而不會出現化療的副作用。」
新鏢靶藥物打擊mTOR蛋白份子 加強療效

陳醫生解釋,新的標靶藥物主要是抑制一種名為mTOR的蛋白份子,「mTOR本身會促進腫瘤生長、血管生成等,令腫瘤進一步惡化,因此只要抑制了它,再加上原有的荷爾蒙藥物,便可加強療效,打擊復發的乳癌腫瘤。」研究顯示,相比起單用荷爾蒙藥物,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延長了6個月,而副作用多為口腔炎、疲倦、食欲下降等,相比化療起,輕微得多。
薛家燕演繹乳癌患者真實故事

為提升本港女性對乳癌的認知,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及香港乳癌基金會首次合作推出電視教育短片,並邀得知名影星薛家燕女士,與患者對談後,演繹她們的真人真事,一方面讓市民了解乳癌患者心聲,另一方面則令本港女性對乳癌更為警惕。教育短片將於多個電視台播出,敬請留意。









參考資料: www.cancerdoctor.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