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晚期腸癌治療,進可攻退可守

在中國,腸癌是第四常見癌症,而在個別較富裕的地區如香港及廣州,更分別位列第一及第二。由於在早期未必有明顯徵狀,有四分一患者確診時已屬晚 期,增加治療難度。幸好,隨着治療技術不斷演進,即使癌細胞已經擴散,部 分晚期腸癌仍可以手術根治,或透過化療和標靶藥物控制腫瘤。不少患者治療期間可如常工作,甚至出門旅遊,維持理想生活質素,打破傳統治療的局限。


癌症治療趨向個人化

一旦確診晚期腸癌,不少病人可能就到絕望。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表示,癌症治療近年趨向個人化,即使是晚期腸癌,仍可因應腫瘤的大小,生長位置、患者年齡、身體狀況和病者的期望,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絕非無藥可醫。「如腸癌病人只出現一邊肝臟轉移,仍有機會透過手術切除根治; 但假如 已擴散至兩邊肝臟、肺部以至腹膜,則不宜進行手術,治療的目標是控制病情,希望減慢惡化的同時,盡量減少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令他們感到舒適、如常生活,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


術前化療提升根治機會


事實上,藥物不斷進步,不只有效延長病人的壽命,亦有助醫生制定更具彈性的治療方案。「一般來說,如病人年紀較輕,即使有兩處擴散,只要範圍不算太大,都會傾向做手術。方法是以化療藥物合併標靶藥物,以縮細腫瘤,令原本無法接受手術的病人,也可透過手術根治。」



新一代化療藥副作用大減

目前晚期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是以化療藥草酸鉑(Oxaliplatin)、伊立替康(Irinotecan)、5FU或卡培他濱(Capecitabine)等,結合標靶藥物使用。陳醫生補充,化療至今仍是晚期腸癌的骨幹治療方案,因為僅用標靶藥物,效果不太顯著,必須結合化療才能增加療效。而免疫治療僅適合治療MSI-H 基因突變的腸癌病患(僅佔腸癌病患的5%)。

對於不少病人擔心化療的副作用,他解釋,化療藥物的作用是破壞癌細胞,「傳統上,化療藥的確毒性較高,原理亦都較簡單,但近已發展出不同的作用機制,例如藥物可以在深入腫瘤後才發揮效能,又或者透過抑制酶减慢藥物的分解速度,從而增加腫瘤內部化療藥物劑量,令成效增加。」



口服藥有助持續控制病情


他以新一代口服化療藥TAS-102為例:「口服藥的好處是使用方便,病人可以在家中接受治療。以國際研究數據而言,其成效可媲美口服標靶藥物。」至於副作用,他強調,標靶藥物不一定沒有副作用,化療的副作用亦非想像中嚴重, 「標靶藥物會導致血壓高、皮疹手足綜合症,及在極少數情況下,引致有腸臟穿破等; 至於新一代口服化療TAS-102,則容易引致白血球降低,疲倦,腹瀉,但簡單的止瀉藥物或俗稱「升白針」的白血球生成素已可舒緩。臨床上,大部分採用新一代化療的晚期腸癌病人仍可如常生活,外出、 工作,甚至旅行也不成問題,真正做到與癌共存。」










參考資料:  http://www.cancerdoctor.hk/bowel-cancer-treatme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螺旋刀 (Tomotherapy)



以360度螺旋式方法,及同步治療床移動,使放射線在人體內猶如螺旋般前進,就如同會轉彎的子彈,可避開正常組織並攻擊癌細胞,再加上斷層回旋式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MRT),結合3D電腦反算式優化治療處理計畫系統、影像導引(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精確的病患位置定位系統、品質確認(QA System)系統及治療系統,使得螺旋刀可以準確地區分病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療的範圍、計算最佳的射束分佈和劑量、追蹤癌腫形狀和位置的轉變,將射束集中在癌腫的位置,並儘量減低對周圍組織的損害和副作用。

傳統IMRT劑量分佈

傳統直線加速器,進行治療時,治療床必須固定,其治療範圍最多長25cm,對於大範圍的照射,如醫治神經管胚細胞瘤(Medulloblastoma),又或於全身有多處的腫瘤病灶,必須分段,分部位個別治療,費時費力又較不精準;而螺旋刀治療床邊治療邊移動的特性,令治療範圍多至 160cm,能一體化完成多處腫瘤病灶,或大範圍的治療,一氣呵成,而且準確度非常高。

此外,由於螺旋刀無須使用等中心(ISO-Centric)的概念,以及360度全方位調強的特性,劑量均勻分佈,比傳統IMRT更加優勝,對重要器官影響也更少。以下圖的乳房治療為例,螺旋刀能造出更好的弧形劑量分佈,以適合胸部 / 乳房的形狀,而肺部,心臟的劑量更少,以減低後遺症。

除乳癌外,螺旋刀亦適合肺癌、肺膜腫瘤、前列腺癌、鼻咽癌、食道癌等。對於複雜外形腫瘤,多病灶轉移,腦及脊髓神經系統電療,或腫瘤復發需要作二次電療,尤為適合。






參考資料: http://cancerdoctor.hk/tomotherapy.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癌症100問之卵巢癌篇

卵巢癌位列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第六位,每年新症約五百七十宗,復發率亦當高,是一種甚具威脅性的婦科癌症,然而大眾對它的認識不及另一婦科癌症一子宮頸癌,於是產生不少誤解。有見及此,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從病徵、高危因素到治療各方面,解答一般女性對卵巢癌的疑問。


問:卵巢癌有何病徵?會否帶來下體出血?哪些女士患上卵巢癌的機會較高?

答:不少人以為下體流血是卵巢癌的病徵之一,這乃是一大錯誤。反之,患者會感到下腹隱隱作痛、腹脹和腰痛 ,這些會令患者誤為以為是腸胃病或經期不適,容易掉以輕心。一般來說,超過四十歲、未曾生育和餵哺母乳、或帶有 BRCA1 或 BRCA2 基因變異的女士,都有較高機會患上卵巢癌。然而,不少卵巢癌患者並不具有上述風險因素,可見任何女士都需對卵巢癌提高警覺 。

問:一旦確診患上卵巢癌, 應如何治療?是否一定需要動手術?

答:倘若患者確診時腫瘤沒有出現大幅擴散的話,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案,也協助醫生在診斷上確定期數。手術需由接受相關專業訓練的醫生進行,先剖開盆腔切除卵巢及輸卵管,然後仔細檢查盆腔及腹腔,把其他可見的腫瘤切除,盡可能移除所有腫瘤。至於晚期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手術,則視乎情況而定。

問:完成手術後,是否代表治癒卵巢癌?

答:單靠手術,少部份患者可以痊癒,但大部份患者都有機會復發,特別是一些高復發風險患者,例如第二、第三期患者及未能透過手術清除所有腫瘤的女士。卵巢癌患者一旦復發,大多不能再接受手術,故此多數卵巢癌患者在完成手術後,會加上術後化療以降低復發機會。

問:晚期卵巢癌又如何治療呢?

答:過往晚期卵巢癌治療是以化療為主,現在則可在此之上加入抗腫瘤血管增生的標靶藥物。曾有一位五十多歲的第四期卵巢癌患者,確診時除了在卵巢發現主腫瘤外,還有腹膜擴散,腹股溝淋巴核更脹大至四厘米。她接受了化療聯合標靶藥物作為一線治療後,主腫瘤、腹膜擴散及腹股溝淋巴核均縮小了,顯示化療加上標靶藥物的聯合治療產生良好療效,與國際臨床研究結果相約。其後,她再接受外科手術把剩餘的腫瘤切除,她的癌指數由最初的三千多,下降至六十左右,病情進一步獲得改善。現時她繼續以標靶藥物單獨治療,病情持續受控。

問:同時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會否很辛苦?

答: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的患者有機會出現血壓偏高和蛋白尿,大多數患者沒有感到任何不適;有輕微機會出現血管栓塞、中風或腸道穿孔的情況等。事實上,上文提及的該位女士於治療期間,除了出現由化療帶來的手痺外,並沒有感到其他不適。相反,在治療前她因腫瘤緣故而食慾不振、出現腹水和腳腫,但完成兩個療程後,她食慾好轉,腹水消退,雙腿也因消腫而活動自如,生活質素明顯得到改善。

總括而言,由於卵巢癌的復發率高,手術後多數需要接受化療,以減低復發風險。近年化療的療效及安全性都有所提升,加上標靶藥物的出現,進一步加強對腫瘤控制,延長病情受控時間。




 



 參考資料: 信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