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乳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由八十年代的每年 700 多宗新症,飆 升至現時每年約 2,300 宗。現時已超 越肺癌,成為婦女最常見的癌病。發病年 齡方面,50 歲以上婦女患乳癌的機會較高, 不過近年 40-50 歲的病人增幅顯 著,情況令人關注。
癌症,往往使病人感到徬徨無助,如能把握時機,接受適切的專業治療,就能大大提升治癒機會。陳亮祖醫生,會定期到非牟利團體,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專業意見,並緊貼醫學發展,出席國際性的醫學會議,了解最新的醫學資訊。除此之外,陳亮祖醫生亦會在健康講座擔任主講嘉賓,以及向其他醫生演講,分享醫學知識及經驗。
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乳癌成因與高危因素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肺癌成因
吸煙無疑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因素,本港男性的肺癌發病率大概佔世界排位的中上位,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病人是長期吸煙者,他們死於肺癌的危險比從不吸煙者高十至二十倍。肺癌細胞類別以腺癌和鱗癌最常見。
女性方面,肺癌在過去四十年一直是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殺手,發病率更是世界各地最高之一。但女性肺癌的原因比較複雜,肺癌細胞以腺癌最為常見;過去二十年的研究顯示吸煙仍是主因,但患者中有半數是從不吸煙的。縱觀多年來的研究所得,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二手煙或被動吸煙-女性長期吸入二手煙,患肺癌的危險比其他人高二至三倍。
(二)食物和營養因素-女性長期缺乏進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含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但過量進食燒烤、醃製食物,患上肺癌的機會亦較高。
(三)煮食油煙-中國人烹煮講求【鑊氣】,但卻因此製造大量油煙,上海及台灣的研究顯示女性經常吸入這些油煙可能會增加患肺癌的危險。
(四)其他因素-長期用火水爐煮食或吸入燃燒香燭時產生的煙霧、室內氡氣、肺結核痊愈後的疤痕、遺傳基因突變(如K-ras致癌因子、p53抗癌因子和GSTT1去毒因子)等都是可疑因素,但仍待進一步研究才可確定。
最新研究顯示,從不吸煙的亞洲肺癌病人(尤其是女性病人,腺肺癌及細支氣管肺泡癌)較多有EGFR的基因突變。
至於長期暴露在石棉或含輻射性礦物質的環境,都不是本港肺癌的主因。
參考資料:lung-cancers.pdf (cancerdoctor.hk)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鼻咽癌放射治療
放 射 治 療 是 醫 治 鼻 咽 癌 的 主 要 方 法 。 鼻 咽 深 藏 在 頭 顱 中 間 , 動 手 術 不 容 易 , 放 射
治 療 是 最 有 效 的 治 療 方 法 。 放 射 治 療 俗 稱 「 電 療 」 , ( 也 簡 稱 作 放 療 ) , 是 用 極 強
的 輻 射 線 照 射 患 處 , 以 殺 死 癌 細 胞 。 發 射 輻 射 線 的 機 器 為 「 直 線 加 速 器 」 , 是 一
種 精 密 而 複 雜 的 儀 器 。 病 人 接 受 放 射 時 , 感 覺 就 像 在 照 一 張 需 時 較 長 的 X - 光 片 ,
不 會 感 到 電 流 穿 身 或 感 什 麼 不 適 。 整 個 治 療 需 分 三 十 多 次 進 行 , 為 期 六 至 八 星
期 。 原 因 是 醫 生 每 次 只 用 較 低 的 輻 射 劑 量 去 殺 掉 癌 細 胞 , 好 讓 正 常 的 細 胞 有 更 生
的 機 會 , 務 求 將 病 人 醫 好 而 不 會 留 下 嚴 重 的 後 遺 症 。 近 年 放 射 治 療 在 技 術 上 有 不
少 的 發 展 和 進 步 , 主 要 目 的 是 為 增 加 療 效 和 減 低 後 遺 症 。 此 外 , 不 同 的 放 射 治 療
方 法 的 結 合 , 可 達 致 最 佳 治 療 效 果 。
\
立 體 定 位 放 射 治 療 (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
是 以 精 確 的 定 位 方 法 , 把 輻 射 從 多 方 位 集 中 射 向 腫 瘤 , 盡 量 減 低 其 他 正 常 組 織 受
的 輻 射 量 。 這 方 法 也 稱 「 X - 光 刀 」 。
短 距 離 放 射 治 療 ( Brachytherapy )
是 把 放 射 物 質 放 置 於 非 常 接 近 腫 瘤 的 近 距 離 位 置 , 直 接 照 射 腫 瘤 而 避 免 影 響 正 常
組 織 。 較 常 用 的 方 式 是 以 導 管 , 把 放 射 物 輸 引 至 適 當 位 置 , 讓 放 射 物 在 此 停 留 一
個 適 當 時 間 , 發 放 輻 射 , 進 行 治 療 。
治 療 前 的 準 備
由 於 放 射 治 療 要 分 多 次 進 行 而 每 一 次 都 要 十 分 準 確 , 開 始 療 程 之 前 , 技 師 會 為 每
一 位 病 人 配 製 一 個 透 明 膠 模 , 讓 病 人 接 受 放 射 時 套 在 頭 頸 部 位 。 模 型 上 標 有 醫 生
預 定 的 治 療 部 位 界 線 , 以 保 證 放 射 範 圍 準 確 無 誤 , 及 減 少 對 周 圍 重 要 器 官 和 組 織
(
如 眼 球 、 腦 幹 、 脊 髓 ) 的 影 響 。 另 外 , 由 放 射 治 療 引 致 唾 液 分 泌 減 少 和 口 乾 , 增
加 蛀 牙 和 牙 周 病 的 發 生 。 病 人 需 讓 牙 科 醫 生 詳 細 檢 查 口 腔 , 並 作 適 當 治 理 如 脫
牙 、 補 牙 或 洗 牙 , 才 開 始 接 受 放 射 治 療 。
治 療 期 間
雖 然 病 人 接 受 放 射 時 不 會 感 到 痛 楚 , 但 口 腔 內 的 細 胞 較 敏 感 , 易 受 輻 射 影 響 , 當
正 常 細 胞 未 及 時 更 生 過 來 時 , 病 人 會 出 現 口 乾 、 味 覺 變 異 、 喉 嚨 痛 等 不 適 , 而 口
腔 內 膜 會 發 炎 , 甚 至 出 現 潰 損 , 令 病 者 感 到 疼 痛 , 影 響 進 食 。 病 人 可 使 用 醫 生 處
方 的 嗽 口 水 來 保 持 口 腔 清 潔 , 減 低 感 染 。 另 外 , 病 人 時 常 含 啜 少 量 清 水 有 助 保 持
口 腔 濕 潤 。 病 人 若 有 吸 煙 飲 酒 的 習 慣 , 應 戒 除 煙 酒 以 免 口 腔 受 到 剌 激 而 變 得 更
乾 。
治 療 期 間 雖 然 病 人 口 腔 感 到 極 為 不 舒 服 , 但 亦 應 盡 量 進 食 高 蛋 白 質 及 熱 量 的 食
物 , 以 加 速 恢 復 體 力 。 同 時 避 免 進 食 辛 辣 、 煎 炸 及 乾 硬 的 食 物 , 胃 口 欠 佳 的 病 人
可 多 喝 一 些 高 營 養 的 流 質 食 品 ( 如 奶 類 輔 助 食 品 ) , 以 增 加 熱 量 的 吸 收 。 病 人 接 受
放 射 範 圍 內 的 皮 膚 和 嘴 唇 或 有 灼 傷 的 現 象 , 故 需 避 免 接 觸 肥 皂 、 含 藥 性 的 清 潔
劑 、 潤 膚 液 , 及 避 免 讓 陽 光 或 紫 外 光 直 接 照 曬 。 病 人 不 妨 改 用 性 質 溫 和 的 潤 膚 品
或 只 用 溫 水 洗 抹 。 病 人 治 療 期 間 要 勇 敢 堅 強 , 有 不 適 便 告 訴 醫 護 人 員 , 切 勿 因 不
適 而 中 斷 治 療 , 一 定 要 與 癌 症 搏 鬥 到 底 。 否 則 功 虧 一 簣 。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免疫治療肺癌, 免疫治療乳癌, 免疫治療胃癌
免疫治療是全球腫瘤界熱議的話題,而且正在不少先進國家開始使用。要了解免疫治療,必先了解免疫系統。免疫系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製造白血球來對付不同外來入侵例如細菌,病毒等,而腫瘤細胞亦被視為是外敵的一種。當少量腫瘤細胞出現時,身體多數能自行清除,但若數量增多,或腫瘤巧妙地「掩飾」自己的身份,腫瘤便有機會避過免疫系統的偵測,繼續發展成癌症。
腫瘤為何可以避開免疫系統呢?原來,腫瘤會分泌 PD-L1、CTLA-4等蛋白,它會「欺騙」免疫系統,逃避偵測。研究人員針對這一點,以藥物抑制 PD-L1、CTLA-4,令免疫系統可回復攻擊腫瘤的功能。
目前,醫學界已有多個大型研究證實免疫治療的成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及歐盟均已批准應用於皮膚黑色素瘤、肺癌 (包括肺腺癌及鱗狀細胞癌) 及腎癌等。黑色素瘤過往極為棘手,但研究顯示,末期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後,四分一到五分一病人存活期可長達10年,是重大的突破。至於免疫治療可否應用於其他腫瘤,仍有待第三期的臨床研究結果。
免疫治療以靜脈滴注進行,一般情況下,療程每隔2至3週一次,每次注射時間約30至60分鐘。患者可選擇於腫瘤科專科診所或醫院內接受治療,並定期覆診。療程進行期間,醫生會密切監察患者的身體情況,藉此調配合適的注射劑量。部分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後,可能會出現輕微副作用,例如疲累,但在罕有情況下,會引致嚴重肺炎和腸炎等。
相比香港的免疫療法,近年中國內地流行採用的免疫治療「細胞因子激活的殺手細胞」—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在醫學上明顯跟香港有別。 CIK 免疫療法有一定風險,嚴重甚至會致命。由於需要從患者體內抽取白血球細胞作培植之用,當中的消毒過程非常重要,故此實驗室的規格十分嚴謹,否則會令患者感染細菌。過往,香港便曾有美容中心因實驗室感染而導致患者死亡的個案。另一方面,此方法是否可真的培養出針對癌症的殺手細胞仍然存疑。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未有任何嚴謹的「臨床第三期」研究証實CIK療法有治癌的效果。
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大腸癌的治療
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基本上要將腫瘤和附近的淋巴組織切除,然後將切口縫合。
有時醫生會造一個暫時的【人造肛門】或【造口】,讓腸管在手術後有機會愈合。再第二次手術時,醫生會將腸管重新接合,造口也將縫合,病人的大腸功能會重新恢復正常。
若腫瘤位於肛門上方5公分內,醫生便需將肛門及括約肌切除,再將大腸末端在腹壁拉出,縫在腹面,造個永久性【造口】。以後病人需在造口的位置貼上造口袋,作收集排洩物之用。
現時有部份醫院已替某些合適的腸癌病人進行腹腔鏡切除手術。醫生利用一支直徑約5毫米的腹腔鏡及在熒光幕顯影協助下,進行切除腫瘤的程序。此項手術無需剖腹,故病人的康復速度較快而併發症亦較少。
根據醫學統計:第1期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所以定期覆診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定期檢查包括抽取血液的腫瘤標記CEA。CEA對癌症復發或轉移的偵測較具價值,如果CEA值升高,可能意味癌症的復發,當然醫生還要配合其他檢查,如: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大腸內窺鏡檢查等。
最新研究發現,某部份病人在手術切除後,如結合放射或化學治療,其長久生存率可大大提高。
另外,有部份腫瘤因其位置或某些原因而不能切除,又若癌細胞已擴散至腹腔以外甚至轉移至肺部或肝臟,這些病人可接受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將病情控制。放射治療可用來縮細腫瘤以舒緩直腸阻塞的情況;亦可減輕直腸癌腫侵蝕盤骨所引致的痛楚。
參考資料:腸癌治療, 腸癌化療, 腸癌, 大腸癌, 腸癌症狀 (cancerdoctor.hk)
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乳癌治療的選擇
當證實是乳癌後,醫生須考慮多方面 因素以決定治療的計劃。主瘤的大小、侵蝕範圍、病人的健康狀況和意願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手術切除
一般會先以手術切除乳房腫 瘤和腋下淋巴結。最普遍的是全乳房切除。乳房切除後 ,病人雖然不會因失去器官而導致日常生活不便,但自我 形象及信心會受影響。曾有病人不能接受喪失乳房的事實 而拒絕手術治療,令病情惡化。病者出院後首次面對丈夫 時,的恐懼和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如伴侶稍露嫌棄之意, 她即會感到極難受,有被遺棄的感覺。所以家人,特別是丈夫,對病者必須全力支持 。
治療完畢後,婦女可選用義乳和穿上特別的胸圍,以彌補缺憾。現代的義乳十分先進,無論形狀、質感和重量,仿真度相當高,即使穿上旗袍或泳衣,其他人也不易察覺任何異樣。
另一種改善病人形象的方法是乳房重造手術,通常是將腹部脂肪移植到切割後的乳房位置,或放入特製鹽水袋,使兩邊乳房外觀平均自然。但是進行乳房重造手術是很個人的選擇,手術亦比較複雜,未必適合所有婦女,病人需與整形外科醫生詳細商量。
乳房保留手術
部分腫瘤較細小的病人,可 以選擇局部切除,即是將乳房內的腫瘤及旁邊部分組織切去而保留大部分的乳房,這樣做對乳房的整體外觀影 響較少。但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婦女,其後必須接受放射 治療,以消滅匿藏的癌細胞,減低復發機會。大量臨床研 究證明,乳房保留手術計劃和乳房切除手術所達到的療效沒有分別,病人大可放心。不過,醫生挑選病人接受乳 房保留手術,是根據一套非常嚴格的標準的,倘若然腫瘤 實在太大而不適宜進行此療法,病人切勿「要靚不要命」。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用輻射線照射患處,以殺死癌細胞。適用於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及部分復發風險高的全乳房切除病人。 療程開始前,技師在病 人身上劃上記號,以便每次都能準確地進行治療。病人接受治療的過程,就像照一張特別長的 X 光片,不會感到電流穿身或任何 不適。每次治療只需十多分鐘,每星期五天,為期 5 至 6 星期。胸部接受治療兩三星期後會出現赤痛,一如被陽光灼傷般, 除此之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很少。
化學治療
如乳癌復發的危險較高,醫生會考慮輔以化學治療,即服食或注射抗癌藥物抗癌,讓藥物在人體內沿著血液系統運行,消滅匿藏各部位的癌細胞。化療藥一般會引致脫髮、嘔吐、疲倦等副作用。現今止嘔藥較先進,嘔吐等不適已大為降低。脫髮亦只是短期現象,化療完後,頭髮便會恢復生長。化療期間,身體抵抗力較低,要避免細菌感染。
激素療法
另一種藥物療法是激素療法。 研究證明乳癌與女性荷爾蒙有密切關係,因此醫生可利用抗女性荷爾蒙的激素來壓抑癌細胞的生長。並非所有乳癌都適合激素療法。醫生會透過病理化驗,決定癌細胞是否對激素有反應。激素療法的副作用遠較化療低,一般是採用口服藥丸,為期五 年,可單獨使用,亦可配合化療或放射治療等。
治療後
患者經手術割去患癌的乳房後, 應盡量避免以手術部位那側手臂搬動重物或令該手臂再受損,減少日後手腫的危險。病人要經常作簡單手臂運動來鍛鍊上肢,保持肩關節靈活,運動須按醫生指示進行。病人必須定期覆診,即使全部治療已完成,醫生仍要觀察病人一段長時期,才可確定是否已將所有癌細胞消除。愈長時間沒有復發的跡象,根治癌症的希望愈大。
乳癌患者互助團體
紫荊社(屯門醫院) 24685045
向日葵(伊利沙伯醫院) 29585393
展晴社(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25954165
乳癌小組(威爾斯親王醫院) 26324029
妍進會(廣華醫院) 23321327
妍康會(癌協綜合服務中心) 28549149
同路人(香港防癌會) 2814123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