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癌細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癌細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註冊營養師倡接受癌症治療病人「大魚大肉」






坊間有不要進食營養食品,從而「餓死」癌細胞的傳聞。不過,澳洲註冊營養師林思為強調,至今沒有大型科學研究證實有關說法,並指癌症病人若營養不良,反而會造成免疫機能下降,增加感染,加速細胞分裂及生長,故「營養對癌症病人非常重要,要上好彈藥先可打仗!」  


 

她建議,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成年病人,每公斤體重所攝取的蛋白質,或卡路里熱量都要比一般人多50%,「他們每日需要攝取每公斤體重至少1.5克蛋白質,及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5卡路里熱量」。


有關病人從雞蛋、芝士、豆腐及果仁等食物攝取蛋白質,每日8至12兩,「相等於一日食3至4塊手掌大的豬扒」;至於高熱量食物,則可從甜品、雪糕、薑汁撞奶、麵包加花生醬、奶昔等攝取,「其實(接受癌症治療病人)唔洗食得太清淡」。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任何癌症的化療和電療都可致口腔黏膜炎,其中以頭頸癌病人居多,他們經高劑量的電療後患腔黏膜炎的機會達百分百,大部分情況嚴重,會感到口腔圴熱、紅腫和疼痛,還會出現咀嚼及吞嚥困難,甚至潰瘍,令病人食慾不振。他們若不能從正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營養,免疫力會因而下降,增加感染風險,甚至令治療被迫中斷,影響治療成效,「每延遲一周完成治療,復發率會增3至5%。」



參考資料:https://cancerdoctor.hk/cancer-die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針對HR+ / HER2-擴散性乳癌的突破性標靶新藥,煞停失控癌細胞以助乳癌患者延伸存活期

女性的「頭號癌症」— 乳癌,一般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99%,所以許多時被認定為最容易醫治的癌症,但若病情惡化至第四期,5年存活率會急跌至15%。經驗所得,患者在手術後往往會掉以輕心,忽視了乳癌的5-25年的復發期,倘若不幸復發並惡化成擴散性乳癌,它的治療難度便變得高了。曾經有一香港案例,患者確診時已是第四期,她的存活期可短至不足一年,相信對於許多患者是一個警惕。


香港乳癌有年輕化趨向

自1993至2015年間,香港女性確診乳癌個案由每年1,152宗增至3,900宗,病發年齡組別是40-59歲為最多(最年輕確診者竟然是19歲),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1.3歲,較美國和澳洲等地患者年輕約10年。不過,目前醫學界仍未能找出本港患者較年輕病發的成因。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以下簡稱「陳醫生」)道︰「本港乳癌個案增加,相信與人口老化、飲食轉趨西化、工作壓力、飲酒和缺乏運動有關。」


為了避免情況惡化,陳醫生建議女性們應該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例如多菜少肉、減吃高脂肪食物、避免飲酒、每天或每星期抽空運動,最重要保持心境開朗。


針對HR+及HER2-的新藥能延續存活期

陳醫生述說乳癌分為不同的生物特徵,早年僅第二型人類上皮因子受體呈陽性(HER2+)的患者有一線標靶藥可用,約佔入侵性乳癌患者約20%,可是全港卻有超過六成的患者屬於雌激素受體呈陽性(HR+)及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呈陰性(HER2-)的類型,她們過去沒有一線標靶藥可供選擇,僅能接受荷爾蒙療法或化療。


2015年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以「突破性治療」(breakthrough therapy)批核哌栢西利Palbociclib,是首個適用於雌激素受體呈陽性HR+及HER 2-擴散性乳癌的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其藥物原理像一個煞車系統,煞停導致癌細胞失控的CDK 4/6蛋白酶。一項臨床研究將HR+及HER 2-乳癌患者分為兩組︰每天服用哌栢西利及傳統荷爾蒙藥來曲唑(letrozole),或使用安慰劑及傳統荷爾蒙藥來曲唑。以哌栢西利及來曲唑「前後夾擊」癌細胞的情況下,有服食哌栢西利的組別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長達27.6個月,較只服用傳統荷爾蒙藥組別延長超過一年,效果令人欣喜。慶幸香港亦已在2017年引入該藥供乳癌患者使用,乳癌患者能得到更多嶄新的治療選擇。




參考資料:https://cancerdoctor.hk/breast-cancer-hongkong.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悉心呵護 癌後康復




現代醫學昌明,若能早期發現癌症,根治的機會相當高。不過,經過一連串的治療抗戰,對患者的身心都會構成影響,治療後的康復期是重建生活的重要時間,就如 種子初萌芽,特別需要充沛陽光、足夠水分和愛心打理。除要按時覆診,以監察身體康復進度、提防復發外,最緊要保持積極態度,擁有像小草一樣的生命力,盡快 投入生活。

辛苦完成治療,癌症病人於身體和精神上都需要時間恢復狀態。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視乎不同腫瘤,復康護理可能會稍為 有異,不過,最重要是病人態度正面,情緒樂觀,有助鞏固各項治療效果。「隨着醫學進步,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可以完全根治。患者接受治療後,應該明白自己的 病已經康復,與正常人無異。若身體情況許可,應該重拾患病前的工作,盡快投入正常生活。另外,家人和朋友應給予適當關心,康復後亦讓病者感到關懷,但切記 毋須過分緊張。」
均衡飲食為本

一些癌症,如腸癌和乳癌,於接受切除手術後,很多時候亦需要利用輔助化療,進一步消滅殘留癌細胞; 另有某些癌症,例如因為胃癌需要切除胃部,於吸收維他命B12的功能較差,容易引起貧血,因此醫生會按需要為病人注射維他命B12;而賀爾蒙受體呈陽性的 乳癌患者,亦需服用抗女性賀爾蒙5年,以減低癌症復發的風險。受病情影響,加上治療時容易食欲不振,令體重下降,身體感覺虛弱,一般認為病人需要多「進 補」,但陳醫生指出,除了要戒除吸煙、喝酒,癌症康復者飲食與一般人無異,以均衡為原則。

「癌症康復者飲食以均衡為本,多進食蔬菜,少食辛辣,避免油膩、高糖分、鹽分的食物。值得一提,一些被認為與癌症有關的食物,如紅肉、經煙熏、燒烤或醃製 的食物,亦應該避免食用。癌症康復者毋須特別『增磅』,只要將體重維持於正常BMI水平即可,東方人的健康指數是18.5至22.9之間,利用飲食和運動 將體重保持於指標之內,持續穩定即可。」
勤覆診監察病況

積極完成治療,最怕就是癌症復發,故遵循定期覆診,並作自我觀察和檢查尤其重要。陳醫生指癌症的復發率,受癌症類型和期數影響,任何癌症都有機會復發,當中以腸癌、肺癌等風險較高;而愈早發現的癌症,根治的機會愈高,復發風險亦較低。

陳醫生解釋:「比如第1期乳癌在5年內復發率約為10%,第2期復發率則達20%至30%,而屬晚期患者復發率可高達6至7成,故遵循覆診時間尤其重要。 病愈後頭兩年,需要每2至3個月覆診1次,第2至5年則約4個月覆診一次,而逾五年後,情況較為穩定,延至約半年1次。」陳醫生又提醒,除覆診以外,自我 檢查亦重要。癌症康復者應留意病灶部位有否長出新生腫塊、破潰等,如乳癌患者應觀察胸部,以及頸項、腋下的淋巴核等。同時,亦要注意全身變化,例如身體疲 累、骨痛、氣喘、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而腸癌患者亦要留意大便習慣有否再次轉變、感覺腹脹、肚痛等,統統可能是癌症復發的警號,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 及時去醫院檢查,以防萬一。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悉心呵護 癌後康復



現代醫學昌明,若能早期發現癌症,根治的機會相當高。不過,經過一連串的治療抗戰,對患者的身心都會構成影響,治療後的康復期是重建生活的重要時間,就如 種子初萌芽,特別需要充沛陽光、足夠水分和愛心打理。除要按時覆診,以監察身體康復進度、提防復發外,最緊要保持積極態度,擁有像小草一樣的生命力,盡快 投入生活。

辛苦完成治療,癌症病人於身體和精神上都需要時間恢復狀態。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視乎不同腫瘤,復康護理可能會稍為 有異,不過,最重要是病人態度正面,情緒樂觀,有助鞏固各項治療效果。「隨着醫學進步,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可以完全根治。患者接受治療後,應該明白自己的 病已經康復,與正常人無異。若身體情況許可,應該重拾患病前的工作,盡快投入正常生活。另外,家人和朋友應給予適當關心,康復後亦讓病者感到關懷,但切記 毋須過分緊張。」
均衡飲食為本

一些癌症,如腸癌和乳癌,於接受切除手術後,很多時候亦需要利用輔助化療,進一步消滅殘留癌細胞; 另有某些癌症,例如因為胃癌需要切除胃部,於吸收維他命B12的功能較差,容易引起貧血,因此醫生會按需要為病人注射維他命B12;而賀爾蒙受體呈陽性的 乳癌患者,亦需服用抗女性賀爾蒙5年,以減低癌症復發的風險。受病情影響,加上治療時容易食欲不振,令體重下降,身體感覺虛弱,一般認為病人需要多「進 補」,但陳醫生指出,除了要戒除吸煙、喝酒,癌症康復者飲食與一般人無異,以均衡為原則。

「癌症康復者飲食以均衡為本,多進食蔬菜,少食辛辣,避免油膩、高糖分、鹽分的食物。值得一提,一些被認為與癌症有關的食物,如紅肉、經煙熏、燒烤或醃製 的食物,亦應該避免食用。癌症康復者毋須特別『增磅』,只要將體重維持於正常BMI水平即可,東方人的健康指數是18.5至22.9之間,利用飲食和運動 將體重保持於指標之內,持續穩定即可。」
勤覆診監察病況

積極完成治療,最怕就是癌症復發,故遵循定期覆診,並作自我觀察和檢查尤其重要。陳醫生指癌症的復發率,受癌症類型和期數影響,任何癌症都有機會復發,當中以腸癌、肺癌等風險較高;而愈早發現的癌症,根治的機會愈高,復發風險亦較低。

陳醫生解釋:「比如第1期乳癌在5年內復發率約為10%,第2期復發率則達20%至30%,而屬晚期患者復發率可高達6至7成,故遵循覆診時間尤其重要。 病愈後頭兩年,需要每2至3個月覆診1次,第2至5年則約4個月覆診一次,而逾五年後,情況較為穩定,延至約半年1次。」陳醫生又提醒,除覆診以外,自我 檢查亦重要。癌症康復者應留意病灶部位有否長出新生腫塊、破潰等,如乳癌患者應觀察胸部,以及頸項、腋下的淋巴核等。同時,亦要注意全身變化,例如身體疲 累、骨痛、氣喘、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而腸癌患者亦要留意大便習慣有否再次轉變、感覺腹脹、肚痛等,統統可能是癌症復發的警號,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 及時去醫院檢查,以防萬一。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悉心呵護 癌後康復

現代醫學昌明,若能早期發現癌症,根治的機會相當高。不過,經過一連串的治療抗戰,對患者的身心都會構成影響,治療後的康復期是重建生活的重要時間,就如種子初萌芽,特別需要充沛陽光、足夠水分和愛心打理。除要按時覆診,以監察身體康復進度、提防復發外,最緊要保持積極態度,擁有像小草一樣的生命力,盡快投入生活。

辛苦完成治療,癌症病人於身體和精神上都需要時間恢復狀態。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視乎不同腫瘤,復康護理可能會稍為有異,不過,最重要是病人態度正面,情緒樂觀,有助鞏固各項治療效果。「隨着醫學進步,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可以完全根治。患者接受治療後,應該明白自己的病已經康復,與正常人無異。若身體情況許可,應該重拾患病前的工作,盡快投入正常生活。另外,家人和朋友應給予適當關心,康復後亦讓病者感到關懷,但切記毋須過分緊張。」
均衡飲食為本

一些癌症,如腸癌和乳癌,於接受切除手術後,很多時候亦需要利用輔助化療,進一步消滅殘留癌細胞;另有某些癌症,例如因為胃癌需要切除胃部,於吸收維他命B12的功能較差,容易引起貧血,因此醫生會按需要為病人注射維他命B12;而賀爾蒙受體呈陽性的乳癌患者,亦需服用抗女性賀爾蒙5年,以減低癌症復發的風險。受病情影響,加上治療時容易食欲不振,令體重下降,身體感覺虛弱,一般認為病人需要多「進補」,但陳醫生指出,除了要戒除吸煙、喝酒,癌症康復者飲食與一般人無異,以均衡為原則。

「癌症康復者飲食以均衡為本,多進食蔬菜,少食辛辣,避免油膩、高糖分、鹽分的食物。值得一提,一些被認為與癌症有關的食物,如紅肉、經煙熏、燒烤或醃製的食物,亦應該避免食用。癌症康復者毋須特別『增磅』,只要將體重維持於正常BMI水平即可,東方人的健康指數是18.5至22.9之間,利用飲食和運動將體重保持於指標之內,持續穩定即可。」
勤覆診監察病況

積極完成治療,最怕就是癌症復發,故遵循定期覆診,並作自我觀察和檢查尤其重要。陳醫生指癌症的復發率,受癌症類型和期數影響,任何癌症都有機會復發,當中以腸癌、肺癌等風險較高;而愈早發現的癌症,根治的機會愈高,復發風險亦較低。

陳醫生解釋:「比如第1期乳癌在5年內復發率約為10%,第2期復發率則達20%至30%,而屬晚期患者復發率可高達6至7成,故遵循覆診時間尤其重要。病愈後頭兩年,需要每2至3個月覆診1次,第2至5年則約4個月覆診一次,而逾五年後,情況較為穩定,延至約半年1次。」陳醫生又提醒,除覆診以外,自我檢查亦重要。癌症康復者應留意病灶部位有否長出新生腫塊、破潰等,如乳癌患者應觀察胸部,以及頸項、腋下的淋巴核等。同時,亦要注意全身變化,例如身體疲累、骨痛、氣喘、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而腸癌患者亦要留意大便習慣有否再次轉變、感覺腹脹、肚痛等,統統可能是癌症復發的警號,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防萬一。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