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胃酸倒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胃酸倒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16歲少女狂食即食麵代替正餐 肚痛半年體重降揭末期胃癌要切胃

「垃圾食物(junk food)」高糖高脂,多食無益!內地一名16歲少女疑常食即食麵、串燒代替正餐,加上愛食垃圾食物來宣泄情緒,導致患上晚期胃癌,不但要接受化療,亦要接受全胃切除手術,就連醫護人員亦不禁慨嘆:「實在是太年輕了。」


綜合內媒報道,浙江寧波16歲少女劉含(化名)半年前開始肚痛,吃不下東西。起初她當作成「減肥」不以為意,惟半個月後仍食慾不振且覺不適,始到當地醫院檢查。結果,她被確診患上晚期胃癌,先後接受5次化療,並進行全胃切除手術。劉含在術後第8天出院,目前正接受術後輔助化療;而劉含確診胃癌後,父母亦放棄了生意,專心陪伴女兒治療。

寧波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治醫甜殷永芳指,劉含沒有腫瘤家族史,認為問題與她長期飲食及情緒問題密切相關。劉含從小就喜歡吃零食,在確診前幾年更常用即食麵、串燒、辣條代替一日三餐正餐。另外,報道又指劉含父母長期在省外做生意,雖然劉含對於父母長期缺席成長裝作毫不在乎,但也無可避免地失落、難過,於是往往通過吃大量垃圾食物來宣洩情緒。

不過亦有醫生指出,致癌因素很多,很多垃圾食品確實有致癌作用,少吃自然有好處,但強調致癌因素很複雜,不能只說吃相關食品就會致癌。

胃癌屬第4大癌症殺手

據本港醫院管理局資料指,胃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亦是第4大癌症殺手,每年新症接近1,000宗,而患病年齡中位數為71歲。起因多與生活習慣有關,如三餐不定時或精神壓力太大等;胃酸倒流、胃潰瘍亦是導致胃癌的間接原因。

醫生:胃癌初期病徵不明顯,與胃炎相似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胃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晚期。他指胃部腫瘤有很多種,一般所指的胃癌為胃腺細胞癌,患者通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

胃癌7大症狀






 


 

 

 

參考資料: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廖啟智奮戰胃癌3個月病逝 腫瘤科醫生:胃痛可能已是患癌迹象

 資深演員廖啟智(智叔)昨日(28日)不敵胃癌,在家人陪伴下,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離世,終年66歲。智叔由去年12月發現患癌,到昨日病逝,抗病時間前後僅約3個月。胃癌作為常見癌症,每年新症近千宗,是本港10大「癌症殺手」之一。究竟胃癌初期是否無跡可尋?原來許多人以為只是尋常都市病的胃痛,其實可能已是胃癌警號。


胃癌VS胃淋巴瘤VS腸胃基質瘤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曾表示,胃部腫瘤有很多種,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

胃癌:

  •     常感飽滯胃痛,容易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
  •     高危因素較多,飲食及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
  •     以手術切除。



胃淋巴瘤:

  •     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
  •     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     以化療為主。



腸胃基質瘤:

  •     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 「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     成因不明。
  •     以手術切除。



陳亮祖指出,都市人生活習慣如三餐不定時,可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及胃潰瘍等,均可間接引致胃癌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胃癌徵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亦曾稱,胃癌初期病徵容易被誤會成消化不良而經常被患者忽略,所以大多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已達3期或以上,部份人更已擴散。因此,如病徵突然持續出現約1個月,就要有所警覺,因為腫瘤愈大,病徵就愈多。但如果病徵僅出現一星期就自然消退,則毋須擔心。


胃癌7大常見徵狀

  •     消化不良
  •     上腹疼痛
  •     噁心
  •     嘔吐出混有血液的嘔吐物
  •     食慾不振
  •     體重下降
  •     身體疲倦



胃痛成因

胃痛是常見都市病之一,背後成因眾多。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就指出,胃瘜肉以至胃癌,都會引起胃痛。但胃癌早期徵狀不明顯,直至癌細胞深入侵蝕胃部或擴散,才會導致食慾不振、消瘦、胃出血、排黑色糞便。

    

成因1:肝臟腫瘤 「雞心位」對下有痛,除了 由胃部引起,亦可以是十二 指腸潰瘍或胃酸倒流至食道尾引發。胃部周邊如肝臟左葉,位處 上腹正中心,有病人曾以為 有胃痛,但經檢查發現,痛 楚來自肝臟左葉有腫瘤。
    

成因2:肝炎 可由膽石、膽囊引起;胃後 面胰臟有毛病,有機會產生 上腹痛;上腹痛跟心臟問題 亦有關係。
    

成因3:功能性胃病 臨床上有60%至70%胃痛人 士,患的是功能性胃失調 (又稱胃焦慮或胃敏感)。 功能性胃病 成因不明,與生活壓力、焦 慮、抑鬱、失眠等情緒問題 有關。症狀一般持續數星期 至數個月不等。
   

成因4:幽門螺旋菌 第二類常見胃病是胃炎、胃潰瘍。這些病產生的痛由黏 膜破損引起,成因多與幽門螺旋菌相關。


胃癌高危一族

胃痛成因眾多,姚志謙強調,不論是胃痛、胃氣脹、飯後胃部不適或是上腹不適,只要持續發生2周或以上便需接受徹底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胃癌6類高危人士

  •     男性 發生胃癌機會是 女性的兩倍。
  •     50歲以上 年紀越大, 患胃癌機會越高。
  •     飲食不健康 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
  •     患有胃病 胃部息肉、進行過胃部切除 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 患胃癌機會較高。
  •     吸煙 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 較非吸煙人士高
  •     家族遺傳 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 較其他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兩倍以上。


對患者而言,可以做些甚麼幫自己減輕胃痛?姚醫生表示,要視乎是哪一類胃痛,基本上少食多餐、規律作息、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都有助減輕胃酸過多及功能性胃病所造成的胃部不適感。




參考資料: HKET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打工仔壓力大致胃酸倒流 醫生拆解胃病成因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


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


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89089/%E6%89%93%E5%B7%A5%E4%BB%94%E5%A3%93%E5%8A%9B%E5%A4%A7%E8%87%B4%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8%83%83%E7%97%85%E6%88%90%E5%9B%A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打工仔壓力大致胃酸倒流 醫生拆解胃病成因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

 
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


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89089/%E6%89%93%E5%B7%A5%E4%BB%94%E5%A3%93%E5%8A%9B%E5%A4%A7%E8%87%B4%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8%83%83%E7%97%85%E6%88%90%E5%9B%A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打工仔壓力大致胃酸倒流 醫生拆解胃病成因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

  
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


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89089/%E6%89%93%E5%B7%A5%E4%BB%94%E5%A3%93%E5%8A%9B%E5%A4%A7%E8%87%B4%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8%83%83%E7%97%85%E6%88%90%E5%9B%A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