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胃腺細胞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胃腺細胞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廖啟智奮戰胃癌3個月病逝 腫瘤科醫生:胃痛可能已是患癌迹象

 資深演員廖啟智(智叔)昨日(28日)不敵胃癌,在家人陪伴下,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離世,終年66歲。智叔由去年12月發現患癌,到昨日病逝,抗病時間前後僅約3個月。胃癌作為常見癌症,每年新症近千宗,是本港10大「癌症殺手」之一。究竟胃癌初期是否無跡可尋?原來許多人以為只是尋常都市病的胃痛,其實可能已是胃癌警號。


胃癌VS胃淋巴瘤VS腸胃基質瘤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曾表示,胃部腫瘤有很多種,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

胃癌:

  •     常感飽滯胃痛,容易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
  •     高危因素較多,飲食及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
  •     以手術切除。



胃淋巴瘤:

  •     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
  •     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     以化療為主。



腸胃基質瘤:

  •     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 「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     成因不明。
  •     以手術切除。



陳亮祖指出,都市人生活習慣如三餐不定時,可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及胃潰瘍等,均可間接引致胃癌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胃癌徵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亦曾稱,胃癌初期病徵容易被誤會成消化不良而經常被患者忽略,所以大多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已達3期或以上,部份人更已擴散。因此,如病徵突然持續出現約1個月,就要有所警覺,因為腫瘤愈大,病徵就愈多。但如果病徵僅出現一星期就自然消退,則毋須擔心。


胃癌7大常見徵狀

  •     消化不良
  •     上腹疼痛
  •     噁心
  •     嘔吐出混有血液的嘔吐物
  •     食慾不振
  •     體重下降
  •     身體疲倦



胃痛成因

胃痛是常見都市病之一,背後成因眾多。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就指出,胃瘜肉以至胃癌,都會引起胃痛。但胃癌早期徵狀不明顯,直至癌細胞深入侵蝕胃部或擴散,才會導致食慾不振、消瘦、胃出血、排黑色糞便。

    

成因1:肝臟腫瘤 「雞心位」對下有痛,除了 由胃部引起,亦可以是十二 指腸潰瘍或胃酸倒流至食道尾引發。胃部周邊如肝臟左葉,位處 上腹正中心,有病人曾以為 有胃痛,但經檢查發現,痛 楚來自肝臟左葉有腫瘤。
    

成因2:肝炎 可由膽石、膽囊引起;胃後 面胰臟有毛病,有機會產生 上腹痛;上腹痛跟心臟問題 亦有關係。
    

成因3:功能性胃病 臨床上有60%至70%胃痛人 士,患的是功能性胃失調 (又稱胃焦慮或胃敏感)。 功能性胃病 成因不明,與生活壓力、焦 慮、抑鬱、失眠等情緒問題 有關。症狀一般持續數星期 至數個月不等。
   

成因4:幽門螺旋菌 第二類常見胃病是胃炎、胃潰瘍。這些病產生的痛由黏 膜破損引起,成因多與幽門螺旋菌相關。


胃癌高危一族

胃痛成因眾多,姚志謙強調,不論是胃痛、胃氣脹、飯後胃部不適或是上腹不適,只要持續發生2周或以上便需接受徹底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胃癌6類高危人士

  •     男性 發生胃癌機會是 女性的兩倍。
  •     50歲以上 年紀越大, 患胃癌機會越高。
  •     飲食不健康 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
  •     患有胃病 胃部息肉、進行過胃部切除 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 患胃癌機會較高。
  •     吸煙 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 較非吸煙人士高
  •     家族遺傳 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 較其他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兩倍以上。


對患者而言,可以做些甚麼幫自己減輕胃痛?姚醫生表示,要視乎是哪一類胃痛,基本上少食多餐、規律作息、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都有助減輕胃酸過多及功能性胃病所造成的胃部不適感。




參考資料: HKET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廖啟智病逝|年增千人患胃癌男性死亡率高1倍 拆解6大高危因素留意2大習慣

 資深演員廖啟智早前傳出不幸患上胃癌,需全面停工並入院接受治療。至昨晚(28日)廖啟智終不敵癌魔離世,終年66歲。綜合資料,胃癌主要由飲食習慣及吸煙引致,其中男性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出女性約1倍,年屆70歲的男性尤其高危。有醫生表示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有時會被誤以為單純胃痛,每每令患者延誤治療,到確診時已屆末期。

常見癌症中排第6 年增千人患病男性高危

綜合衞生署及醫管局資料,胃癌屬本港常見癌症之一,2017年共錄得1314宗新症,於常見癌症中排第6,佔當時癌症新症總數約4%。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2018年本港共有1277人患上胃癌,同時有687人因胃癌身亡,而按每十萬標準人口計算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則分別為男性的5.7及女性的3.2,男性患上胃癌及死亡比率約為女性2倍。

病徵不顯著易延誤治療

由於初期病症不明顯,不少患者誤將胃癌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延誤診治,因此過半患者到察覺患病接受治療時通常已擴散到其他組織,病情已到達中晚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時指胃部腫瘤有很多種,一般所指的胃癌為胃腺細胞癌,患者通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

2大生活習慣增胃癌風險

醫管局資料指出,胃癌成因主要有6項,排除性別年齡及遺傳等先天因素外,主要高危風險屬飲食及吸煙習慣。資料指出,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加患胃癌危險性,同時吸煙人士患胃癌機會亦較非吸煙人士為高。


要預防胃癌,醫管局建議應從飲食著手,包括少肉多菜,以及儘量少食油炸及醃製、燻烤類食物,避免攝取有關食物製作過程中形成的致癌化合物。




參考資料: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增加患胃癌風險

胃癌是十分普遍的癌症,雖然近年在全世界的發生率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胃癌仍為全世界排名第五常見的癌症,死亡率更高居第三。

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症之一

香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症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跡像,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症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症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症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症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杆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腌制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 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215035/tid/102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27歲男常加班每晚食燒烤當宵夜 胃痛胃脹半年驚揭患末期胃癌

燒烤味濃香口,但經常進食恐增加胃癌風險。內地一名27歲男子因經常要加班,兩年來幾乎每晚下班後都會食燒烤當宵夜,直至今年上半年出現胃痛、胃脹後,經檢查發現患上末期胃癌。有腫瘤科醫生表示,煙熏、燒烤食物會造成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在體內積聚,誘發胃病,進而增加癌變風險。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湖北武漢漢陽27歲的林先生,兩年多前轉新工成為程序員(Programmer)後,經常要加班,導致飲食不規律,經常食宵夜,幾乎每天晚上10時下班後都會食燒烤犒賞自己,有時甚至把燒烤當正餐。

至今年上半年,林先生發現胃部經常不舒服,隱隱作痛,飯後會噁心腹脹。起初,他以為只是消化不良,自行服用成藥後,症狀越趨嚴重,上腹部疼痛難以緩解,食慾不振,人也越來越消瘦。近日,林先生因疼痛難耐到醫院求診,經胃鏡及腹部CT等檢查後,揭發患上晚期胃癌。醫生表示,很大程度是他長期飲食不良及大量進食燒烤食物所致。

腫瘤科主治醫生何威華表示,近年胃癌呈現年輕化趨勢,主要與年輕人不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他指出,三餐不規律,經常食用煙熏、燒烤、油炸食物會造成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在體內積聚過多,再加上經常性熬夜、壓力過大、飲食過量等,容易增加胃的負擔,誘發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進而增加癌變機率。

何醫生表示,胃癌與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提醒平時應按時進食、少吃燒烤、油炸、醃製及煙熏食物、不吸煙、少喝酒。另外,60歲以上的人士、有胃病病史及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應定期行胃鏡檢查。

4個間接引致胃癌的因素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曾接受《晴報》訪問時曾表示,胃癌病徵並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晚期。他指胃部腫瘤有很多種,一般所指的胃癌為胃腺細胞癌,患者通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

以下為4大飲食壞習慣:


    1.長期吃太鹹

    2.醃製食物

    3.少吃菜

    4.三餐不定時











參考資料: 睛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打工仔壓力大致胃酸倒流 醫生拆解胃病成因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


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


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89089/%E6%89%93%E5%B7%A5%E4%BB%94%E5%A3%93%E5%8A%9B%E5%A4%A7%E8%87%B4%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8%83%83%E7%97%85%E6%88%90%E5%9B%A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26歲女工作太忙少食一餐當減肥 食慾變差大便全黑揭晚期胃癌

三餐不定時,隨時可引致胃病。內地一名女子因工作關係,經常不按時吃飯,還將少食一餐當減肥。近日她覺得肚子異常疼痛,大便很黑並伴有便血,服藥一周後仍無改善,求醫後確診晚期胃癌。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表示,胃癌病徵並不明顯,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並提醒長期吃用醃製食物、少吃菜或遺傳等可致胃癌外,三餐不定時等亦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可間接引致胃癌。

大便變黑無食慾  26歲女確診晚期胃癌

據內地媒體報道,內地一名26歲女子小溫(化名)近日晚上加班時,覺得肚子異常疼痛,上廁所時發現大便很黑並伴有便血。初以為只是吃壞肚子,遂自行服食能治腹瀉的藥物,一周後情況卻未有改善,且食慾愈來愈差,驚覺有異立即求醫,並確診晚期胃癌。

醫生經詳細問診後發現,小溫已不太記得自己多久沒按時吃飯,即使食飯都是點最便宜的外賣。小溫坦言有時工作太忙,有一頓沒一頓,更當做是在減肥,「有時候早上剩的饅頭,中午就拿來配榨菜吃,非常節省。」據悉,現時小溫已辭去工作,每天往返家裡及醫院接受治療。

胃癌病徵不明顯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接受《晴報》訪問時曾表示,胃癌病徵並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晚期。他指胃部腫瘤有很多種,一般所指的胃癌為胃腺細胞癌,患者通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

4大飲食壞習慣  可間接引致胃癌


陳醫生表示,胃癌高危因素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等,都可與胃癌有關。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習慣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可間接引致胃癌。










參考資料: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501114/26%E6%AD%B2%E5%A5%B3%E5%B7%A5%E4%BD%9C%E5%A4%AA%E5%BF%99%E5%B0%91%E9%A3%9F%E4%B8%80%E9%A4%90%E7%95%B6%E6%B8%9B%E8%82%A5%20%20%E9%A3%9F%E6%85%BE%E8%AE%8A%E5%B7%AE%E5%A4%A7%E4%BE%BF%E5%85%A8%E9%BB%91%E6%8F%AD%E6%99%9A%E6%9C%9F%E8%83%83%E7%99%8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打工仔壓力大致胃酸倒流 醫生拆解胃病成因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

 
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


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89089/%E6%89%93%E5%B7%A5%E4%BB%94%E5%A3%93%E5%8A%9B%E5%A4%A7%E8%87%B4%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8%83%83%E7%97%85%E6%88%90%E5%9B%A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26歲女工作太忙少食一餐當減肥 食慾變差大便全黑揭晚期胃癌

三餐不定時,隨時可引致胃病。內地一名女子因工作關係,經常不按時吃飯,還將少食一餐當減肥。近日她覺得肚子異常疼痛,大便很黑並伴有便血,服藥一周後仍無改善,求醫後確診晚期胃癌。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表示,胃癌病徵並不明顯,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並提醒長期吃用醃製食物、少吃菜或遺傳等可致胃癌外,三餐不定時等亦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可間接引致胃癌。

大便變黑無食慾  26歲女確診晚期胃癌

據內地媒體報道,內地一名26歲女子小溫(化名)近日晚上加班時,覺得肚子異常疼痛,上廁所時發現大便很黑並伴有便血。初以為只是吃壞肚子,遂自行服食能治腹瀉的藥物,一周後情況卻未有改善,且食慾愈來愈差,驚覺有異立即求醫,並確診晚期胃癌。

醫生經詳細問診後發現,小溫已不太記得自己多久沒按時吃飯,即使食飯都是點最便宜的外賣。小溫坦言有時工作太忙,有一頓沒一頓,更當做是在減肥,「有時候早上剩的饅頭,中午就拿來配榨菜吃,非常節省。」據悉,現時小溫已辭去工作,每天往返家裡及醫院接受治療。

胃癌病徵不明顯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接受《晴報》訪問時曾表示,胃癌病徵並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晚期。他指胃部腫瘤有很多種,一般所指的胃癌為胃腺細胞癌,患者通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

4大飲食壞習慣  可間接引致胃癌


陳醫生表示,胃癌高危因素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等,都可與胃癌有關。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習慣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可間接引致胃癌。









參考資料: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501114/26%E6%AD%B2%E5%A5%B3%E5%B7%A5%E4%BD%9C%E5%A4%AA%E5%BF%99%E5%B0%91%E9%A3%9F%E4%B8%80%E9%A4%90%E7%95%B6%E6%B8%9B%E8%82%A5%20%20%E9%A3%9F%E6%85%BE%E8%AE%8A%E5%B7%AE%E5%A4%A7%E4%BE%BF%E5%85%A8%E9%BB%91%E6%8F%AD%E6%99%9A%E6%9C%9F%E8%83%83%E7%99%8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食無定時壓力大 胃癌找上門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1988730/%E9%A3%9F%E7%84%A1%E5%AE%9A%E6%99%82%E5%A3%93%E5%8A%9B%E5%A4%A7%20%E8%83%83%E7%99%8C%E6%89%BE%E4%B8%8A%E9%96%8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打工仔壓力大致胃酸倒流 醫生拆解胃病成因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

  
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


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89089/%E6%89%93%E5%B7%A5%E4%BB%94%E5%A3%93%E5%8A%9B%E5%A4%A7%E8%87%B4%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8%83%83%E7%97%85%E6%88%90%E5%9B%A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