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中西合醫 互補治癌更佳 (下)

 按圖放大 
中醫可以通過針灸紓緩化療、電療帶來的多種副作用。(曾明攝)



中藥針灸 對付副作用

另外,化療還會導致周圍神經病變,手腳麻痹是常見副作用之一,嚴重者甚至可能演變為永久問題,西醫暫無有效藥物,中醫則可通過針灸、藥水浸 腳等紓緩麻痹;而鼻咽癌病人做完電療出現的頸緊、口乾等長久副作用,亦能通過針灸改善;胃腸道基質瘤病人服用標靶藥後,有機會出現嚴重皮疹,西醫雖可處方 類固醇,但劑量太高會引起嚴重副作用,中醫可使用中藥和針灸配合治療,將類固醇的劑量減低。

話你知﹕西醫治急症 中醫主調理


中醫對抗癌症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攻擊腫瘤,如處方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的中藥;二是從整體調理入手,根據病人體質開藥,提升其 免疫力及身體機能,幫助更好接受抗癌治療。不過劉宇龍博士指中藥見效較慢,當病情急速惡化時,未必能在短期內抑制腫瘤發展,應轉介西醫,以免耽誤治療。 「例如肺癌、乳癌及前列腺癌的病人,有兩三成機會腫瘤擴散至脊椎骨,侵蝕神經線,導致病人下肢無力、失去感覺,嚴重可導致半身永久癱瘓,中醫無法治療,要 立即轉介西醫,通過緊急電療或手術放鬆神經線。」另外,病人有頑固性的重度疼痛時,使用中藥及針灸都難以解決問題,西醫就能通過藥物、電療等手段有效紓緩 痛症。

一站式治療免奔波

陳亮祖醫生認為,除提升療效,中西醫一站式治療還能節省病人時間,免去分別看中西醫、四處奔波的勞累。現時中心主要採取西醫為主、中醫配合 的治療方案,但具體執行時必須從病人病情出發,全盤考慮,看究竟什麼樣的治療方案更能幫助病人。劉博士舉例,當化療對病人是必須時,中醫可相應停藥;而若 病人身體差得根本接受不了化療,就要考慮以中醫為主,用中藥、針灸、敷膏藥等將病人身體調理好,才繼續接受化療。

治癌以外﹕乳腺增生 療效顯著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運用範圍並不局限於癌症,東華三院王澤森中西醫藥治療中心亦開設有中西醫結合治療門診,處理乳腺科、痛症科及腫瘤科病人。中心主任李捍東教授表示,中心去年共為232名病人提供中西醫結合會診服務,當中以治療乳腺增生成效尤其顯著。

九成病人減八成痛楚


當病人因乳房脹痛求診時,西醫會先通過乳房造影和組織檢查等,排除惡性疾病如乳癌,過往逾八成病例均屬良性,主要是由周期性荷爾蒙引起乳腺 增生導致的疼痛、腫脹。西醫只能處方鎮痛藥和月見草油緩解痛症,療效有限;中醫則可通過中藥及針灸治療調理身體,能減輕近九成病人的八成痛楚,療效較以往 西醫單獨診治好得多。惟現時病例較多,新症或需輪候六至九個月。

中心計劃於年尾新設20張以中醫為主導的中西醫結合病脇,針對中醫療效顯著的病症提供服務,包括中風,糖尿足,以及長期痛症腫瘤病人的術後治療等。

陳亮祖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feature3.cfm?File=20130325/mefe/yda1.txt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中西合醫 互補治癌更佳 (上)


按圖放大 
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可互相取長補短,減低副作用的同時提升療效。(曾明攝)


【明報專訊】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化療、電療是大多末期患者的必經之路,惟療程副作用多多,嘔吐、脫髮、失眠、疲倦……不少病人「偷偷」向中醫求助,希望開兩劑藥退病強身。自以為「雙管齊下」,怎知中西醫互不清楚對方用藥,藥物相畄,反而影響病情。

治療癌症,中西醫真的水火不容?有無途徑可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呢?

「我任職公立醫院時,曾經診治一名乳癌病人,幫她做完第一期化療後,白血球數目突然變少、肝功能轉差,一般而言不應惡化得那麼快,排除其他原因後,懷疑她服食了別的藥物而受影響。病人一開始不肯承認,後來才說自己看中醫食中藥,但不敢告訴我,怕我因此不醫治她。」香港防癌會臨脇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憶述,當時發現後勸病人停服中藥,白血球和肝功能慢慢好轉,病人最終能如期完成化療。

倘欠溝通 用藥或相畄


陳醫生強調不是否定中藥療效,並相信中西醫結合治癌,本可互補不足,療效更好;但目前較少地方提供類近服務,市民往往如該名乳癌病人般自行「結合」,問題因此衍生,中醫不了解西醫治療方案,或開出相畄藥物影響治療,提醒大家不應邊看西醫,邊「偷偷」找中醫。

香港防癌會—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中心主任中醫師劉宇龍博士解釋,正接受西醫治療的癌症病人同時向中醫求診時,若中西醫缺乏溝通,的確可能引致相畄,最常見是病人白血球數量下降及肝腎功能受影響。「病人做化療時常見口腔潰瘍等副作用,中醫會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抗癌藥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治療。但病人做化療時本身白血球數目已不理想,再用這些藥物會導致白血球加速下降,肝腎功能過差而不能接受化療,得不償失。」

白血球減少 肝腎受影響


常見相畄例子還包括:病人服用標靶藥物時,不宜同時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三棱、莪術、丹參等,除影響標靶藥效,更可能增加病人消化道出血的問題;化療前後48小時內亦應避免服食中藥,以免中西藥物發生反應影響療效,中醫若不了解病人做化療的時間,就很難配合。

劉博士認為,只要中西醫溝通清楚,上述問題大多可避免,同時互相取長補短,提高療效並減低副作用,對病人利大於弊。防癌會於去年9月開辦的麥紹堅伉儷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西醫和中醫同時會診,至今收症八十多個病人。陳醫生指出,西醫通過手術切除、電療、化療等手法治癌,行之有效,針對早期腫瘤效果尤佳,有較大機會根治,是不可取代的治療手法;不過病人在接受化療及電療期間會產生多種副作用,西醫未必能有效治療,此時就要靠中醫出手。

劉博士舉例:「病人做化療時常見嘔吐、腹瀉、胃口差、周身勞累、失眠等副作用,中醫可以根據病人體質以中藥調理,例如處方健脾開胃的藥物。」另外,大部分接受化療的病人都會出現「骨髓抑制」,即白細胞(白血球)、血小板及紅細胞(紅血球)等數目下降,導致病人疲乏無力及併發出血,中醫可以開些補氣養血的藥物改善情;當病人肝腎功能太差,根本無法接受化療時,亦可以藉服食中藥、敷膏藥加針灸慢慢調理,提升身體機能後再繼續化療。

陳亮祖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www.mingpaohealth.com/cfm/feature3.cfm?File=20130325/mefe/yda1.txt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乳癌成澳門婦女頭號殺手 專家教病人正確飲食之道



為幫助澳門市民進一步認識乳癌疾病,並積極推動婦女癌症防治宣傳工作,開心樂園協會特別於母親節前夕假萬豪軒舉辦一場醫學專題講座,邀請香港乳腺外科陳亮祖醫生講授「乳腺癌手術治療前後的知識」及營養師林若恆女士,講解「癌症病人正確飲食常識健康講座」,吸引超過100位市民以及鏡湖護理學院學生參與。

陳亮祖醫生表示,乳癌為澳門婦女的頭號癌症,然而乳癌愈早期發現,治癒成功的機會就愈大,婦女們除每月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外,年過40歲的婦女更應每年定期由專科醫師進行乳房檢查,而日常亦要培養健康飲食生活習慣,進一步降低患病機率。


陳亮祖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www.exmoo.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c=index&a=show&catid=17&id=4448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癌症新論 - 無謂「估估吓」



肺癌「霸佔」香港癌症排行榜首位多年,在2011年,終於被腸癌取代。其實,近年不少人對腸癌的警覺性已有所提高,會特別留意自己的大便習慣,但原來不少腸癌患者的大便習慣沒有改變,而是出現其他病徵,甚至是沒有病徵,令他們容易忽略,未能及早接受治療。


腸癌個案持續上升,相信與我們飲食西化、少做運動、排便習慣不佳有關。不少人因為工作忙碌,或應酬多,而須要外出進食,過著多肉少菜的生活;有人更忙碌得連上廁所的時間也沒有,大便積聚在體內,增加大腸受毒素影響的機會。凡此種種,都會令腸癌風險上升。


不少人以為,只要時刻留意大便狀況,如有否出血、大便習慣或形狀有否不同等,便能得知腸癌是否「上身」。其實,腸臟很長,腫瘤生長在不同位置,會導致不同的病徵。


舉例說,倘若腫瘤生長在腸臟開端位置(遠離肛門的地方),患者未必會便血,也可能沒有任何其他病徵。在這類個案中,不少患者直至病情後期,已經逐漸消瘦、精神不佳時,才發現患病,但當時腫瘤可能已經頗大,甚至擴散至肝臟。


若腫瘤生長在肛門附近,則有較大機會出現便血的情況。不過,不少患者卻誤以為那是痔瘡,未有多加理會,同樣令病情被拖延。


其實,我們不應單靠病徵「估估嚇」。踏入50歲的人士,應及早接受腸鏡檢查,有助在早期、甚至是瘜肉階段便能移除病灶,避免腸癌發生。


陳亮祖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http://www.metrohk.com.hk/pda/pda_detail.php?section=daily&id=24730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中西醫治癌 化療成效高


醫生稱,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助提升癌症患者的治療效果。圖為劉宇龍(左一)、鳳儀(左二)及陳亮祖(右)
【本報訊】記者楊致珩報道: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近年逐漸成為新趨勢,但患者往往是分別諮詢西醫與中醫師,而且容易傾向對西醫隱瞞自己曾看中醫,兩方醫護人員無法完全了解患者用藥情況,可能令病情惡化。香港防癌會表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有助提高化療通過率,幫助患者完成化療療程,患者應「光明正大」向中西醫生清楚交代自己的用藥情況,尋求最佳治療方案。
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有機會出現口腔潰瘍、免疫力下降等多種副作用。本身是臨床腫瘤科醫生的香港防癌會中西醫結合化療中心顧問醫生陳亮祖昨日稱,副作用情 況嚴重時,患者需暫停化療治療,本港化療患者有30%人無法依時完成整個化療療程。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劉宇龍稱,內地研究顯示,中西醫 結合治療癌症,可令化療通過率由74%提高至96%。從中醫角度,中醫藥治療可「祛邪」,穩定腫瘤避免病情惡化,同時可「扶正」,協助恢復患者身體的正常 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及生活素質。
63歲的鳳儀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成功案例之一。她於1987年發現患第二期乳癌,手術切除右邊乳房後基本康復,但四年前骨痛難止,掃描確定癌病已達第四 期,癌細胞擴散到骨骼、肺部等部位。她在主診醫生同意下,接受中醫治療,邊吃中藥邊做化療,效果理想。她說當時看到同房病人接受化療時出現的苦況,自己卻 一直感覺輕鬆,保持原有生活質素,和正常人無異,一直與乳癌共存至今。
陳亮祖稱,曾有病人接受西醫治療期間,自行另看中醫,因為「唔好意思」而不敢告訴西醫,結果中西藥藥性相沖,導致肝腎功能受損,化療被迫暫停。他稱患者應主動向醫生交代用藥情況,令中西藥雙方可利用各自優勢,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個體化治療。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3/0906/1886900.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屯院斷錯乳癌 18人誤服標靶藥險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雅艷)屯門醫院有病理學專科醫生對乳癌病人斷錯症,令18名病人接受毋須的標靶藥物輔助治療。醫管局昨日公布,屯門醫院已聯絡及通知所有有關病人,安排專科醫生為她們提供評估及解釋事件,並會向病人致歉及商討賠償方案。
 
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是次事件屬「斷錯症」,除了令病人花巨額購買標靶藥物,更要在治療過程中承受不必要的風險,包括心臟功能衰退、心律不正及肺炎。
 
醫管局昨日發出聲明指,今年初新界西聯網病理學部進行定期稽核時,發現2012年全年的HER2型乳癌的測試結果為「強烈陽性」的比率較往年為高。

醫生去歲出事 今年初揭發
 
其後,屯門醫院為去年49名接受「曲妥珠單抗」治療的乳癌患者覆檢,經調查揭發,屯門醫院一名病理學專科醫生在進行檢驗及作出臨床判斷時,錯誤判定18名乳癌病人屬「強烈陽性」的病況,令病人服用原本毋須服用的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作輔助治療。
 
患HER2型乳癌病人的病情是較非HER2型的嚴重及難處理。醫管局表示,醫院會為確診乳癌的病人提供「免疫組織化學染片(IHC)」病理組織化驗,以測試乳癌組織樣本的「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活躍程度。若IHC染片顯示強烈陽性(即HER2過度活躍),醫生會建議病人在接受常規治療時,同時使用一種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作為輔助治療。而是次事故中18名病人的IHC測試HER2活躍指標,根本未達至「強烈陽性」,故毋須使用上述的標靶藥物。

院方與病人商賠償方案
 
屯門醫院日前已聯絡及通知所有相關的病人,安排專科醫生為她們提供評估,並適當調整治療方案。目前,檢查證實她們的身體狀況並沒有因這次事件出現不良反應或影響。院方已向病人解釋今次事件及致歉,現正與病人商討賠償方案,而病人亦表示理解。新界西聯網表示,事後後已即時檢討HER2測試的過程,並加強監督及覆核該項測試。
 
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服用標靶藥物「曲妥珠單抗」的療程需時1年、共17劑,費用逾20萬元。「除了金錢損失,最重要的是,事故令病人承受不必要的風險,包括心臟功能衰退、心律不正、藥物敏感及肺炎,嚴重者可致命。不過,醫生治療期間,會定時檢查病人之心臟功能。」
無不良反應屬「不幸中大幸」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應志浩表示,肇事醫生「的確斷錯症」,而病人並無出現不良反應實屬「不幸中之大幸」。他續指,IHC病理組織化驗可分為「1+」、「1++」及「1+++」三個程度,「坦白說,結果是靠醫生的主觀判斷。若化驗結果顯示『1+++』,即屬強烈陽性,院方會相信結果而不會覆檢。反之,『1+』、『1++』的結果,則會再作進一步的基因化驗,以確定病情」。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5/04/YO1305040016.ht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乳癌術後化療不可怕



復發是乳癌患者的噩夢,為了減少復發機會,現時除了部分第一期的乳癌患者,或年過七十而身體虛弱的人士,均須於手術後接受化療。對於七十歲以下,同時有淋巴結擴散的病人來說,術後化療更是必然選擇。
  
現時術後化療一般都可減少50%復發機會,乳癌化療的用藥有很多選擇,療程亦有長短。如沒有淋巴結擴散的,一般4個療程已足夠(以三星期為一療程),否則就需要6-8個療程。現在的化療十分簡便,病人於日間門診已可完成。除非病人擔心療程後有強烈不適而要求住院觀察,否則一般毋須入院。  

標靶藥宜配合使用

有些人往往把標靶藥物和化療混淆,以為標靶藥物是較優質的化療藥。其實乳癌標靶藥物是一種生物製劑,專門針對呈HER2受體陽性的乳癌,而且單獨用效果並不理想,必須配合化療才可達到最佳效果,並不可取代化療。  

乳癌患者接受化療後多數會出現疲倦、作嘔作悶、口腔潰瘍、肚瀉、脫髮,同時亦會令白血球下降,較易引起感染。很多病人都對化療副作用十分恐懼,不過現在的化療藥物副作用已大大減少,而且醫生亦會處方適當的藥物來減輕不適感。  
  
以化療一般以三星期為一療程計,副作用多在首個星期出現,之後副作用就會慢慢減低。很多女士都擔心化療時脫髮會影響儀容,其實化療停止後半年,頭髮就會慢慢長出來,而且比以前更柔軟更美麗呢!


臨腫瘤科
專科醫生陳亮祖




參考資料: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3-08-07/hongkong1375861164d463314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腸癌病人 減痛有法


在2011年,腸癌已經取代肺癌,成為本港頭號癌症。統計指出,多達五分一的患者確診時已達第四期,屆時腫瘤可能已擴散到附近器官。肝臟是最常受影響的部位、若腫瘤在近肝膜位置,或發大,會令患者感到劇痛。患者呼吸時,會感到一種悶痛感,若深呼吸更會感到刺痛,苦不堪言。


在部分個案中,腫瘤更會延伸至骨骼例如尾龍骨或至神經線,引起劇痛,不單令患者寢食難安甚至日常活動也構成困難,對他們的情緒、生活質素造成很大打擊,甚至失去抗癌鬥志。


幸而,近年醫學界已有一些針對癌痛的新方案,可以大大減低痛楚,留住理想的生活質素。過往,醫生主要利用撲熱息痛、消炎止痛藥、弱嗎啡、強嗎啡等為患者「減痛」。為提升效果,醫生不單會以「雞尾酒」式的方法處方藥物,亦會考慮選用其他新引入的鎮痛藥。有別於現時的嗎啡類鎮痛藥,新的鎮痛藥能同時抑制兩個導致痛感的感受體,對軀體性疼痛及神經痛均有療效。最新研究顯示,若採用強嗎啡,可減少七成痛楚,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患者一聽到「嗎啡」便感到憂慮,甚至抗拒醫生處方,事實上,我們希望在患者感到痛楚時,根據痛楚程度及早採用適合及適量的鎮痛藥,維持患者的身體狀況於一個較理想的鎮痛水平,才能令他們樂觀、積極地接受癌症治療。因此,各位患者及家屬,千萬不要少覷減痛在癌症治療上的角色。


陳亮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考資料: http://www.metrohk.com.hk/pda/pda_detail.php?section=daily&id=23786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