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癌症康復者重踏職場路難行

近年治癌藥物成效更好,癌症病人有更高存活率,可是活下來,卻要面對職場上的難關。有曾任職物業管理的癌症康復者,完成治療後,求職時主動「降職」,人工要求大減一半,可是面試來到最後階段,僱主卻因她過去的癌病而「變臉」。有癌症關注組織直言,近年愈來愈多康復者需面對「第二人生」,可是花光積蓄治病後,才發覺已經無法重踏職場,生活更艱難。 

八十後唐天鳳原在物業管理公司擔任高級物管助理,有四年工作經驗,主要負責接收電話投訴、查詢、文書等工作。一三年,她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花了一年多時間治療,直到一五年再度求職時,發現重拾昔日生活波折不斷。

求職薪金減半 仍難求一職

她為求重投物管行業,刻意申請人工較以往低一半、職級降一級的職位,未向面試人員表達自己的病歷時,順利過了第一關,「面試過程一直都好正常。」不過,來到第二輪面試,她提到自己是康復者時,面試人員立即「變臉」,問她長時間工作會否有問題、要不要經常請假等。唐天鳳說:「其實我相隔兩三周朝早才去看中醫一次,請假不會太多,而且我工作能力根本無問題。」

物管常被指是朝陽行業,唐天鳳也說行內經常請人,不料該物管公司仍然轉軚不請,「見完工之後覺得自己好失敗,哭了出來,以後不敢再見工。」她坦言,人力資源部為免被老闆質疑聘請原因,自然不會嘗試聘請癌病康復者,在此情況下,康復者求職之路寸步難行,「有得請都揀個正常的。」

唐天鳳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社企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說,以往患癌等於生命走上了末路,惟近年隨着醫療技術進步,病人有更大機會康復,也有更多康復者踏上求職路,「十年前很多病都無藥醫,我們不用討論康復者的求職之路,但現在存活率高了,康復者如何面對第二人生,成為重要問題。」

社企指配套不足 難重投社會

近年病人可以得到精準醫療,針對性藥物也愈出愈多,吳偉麟說,病人為求延續生命,會採取更好的治療方法,惟光是買針對性藥物,每月花費已達五至六萬元,部分治療方法,更要月花十萬元,在工作缺乏保障下,生活更為艱苦,「近幾年新藥愈出愈多,效果理想,可是價格高到中產都付不起。」

他認為,癌症病人及康復者,更需要工作,以支持其經濟收入,而不少癌症康復者患病前是專業人士,康復後工作能力無大分別,只是不想再像以往一樣承受壓力,長時間工作,而會更着重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例如以前做老師的人,康復後或不能再企足一日,但教學生其實無問題。」

不過,他認為本港各大機構,仍未有足夠配套讓康復者重投社會,「各公司老闆還是覺得打工仔應該二十四小時工作。」他續說,政府外科病如肢體殘障,尚能得到政府支援,惟內科病康復後,社會反而會歧視,「如果政府能帶頭宣傳和聘請癌病康復者,社會上各機構會更留意這個問題。」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亦說,癌症病人經治療後,仍然會擔心自己「異於」常人,將來會復發,對自己失去信心,「找工作時要面對僱主都好困難。」對於治癌藥物,他則表示新出的藥物價格高昂,惟為了治療順利,病人也只能盡力試用,經濟負擔變得沉重。









參考資料: 星島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放射治療期間的皮膚護理






  •      食物切忌過熱或太冷。
  •     避免辛辣、太酸及油膩之食物。
  •     如吞嚥有困難,可先將食物攪碎,製成糊狀,方便吞嚥。
  •     多喝飲料,補充水份。
  •     少食多餐,以利消化。
  •     額外飲營養奶以補充熱量。
  •     若同時需接受化學治療之病人,可能會有味覺改變的情況,可吃略帶酸味的糖果以刺激食慾。
  •     香薰治療亦可增加食慾,可在進餐前吸入檸檬精油,或以新鮮檸檬刨皮後吸入,亦可獲得相同效果。
  •     戒煙,避免酒精類飲品。









參考資料: http://www.cancerdoctor.hk/radiotherapy-nutrition.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乳癌患者罨草藥延誤治療不治 醫生拆解乳癌謬誤 (下)




隆過胸更容易患上乳癌?

理論上不會。從前一種用作胸部整形手術的物料「矽膠」,因安全問題被回收;另外,某些物料因其化學物質容易滲入乳腺組織,增加乳腺發炎的機會,長久的慢性發炎會增加致癌風險。如使用一些通過國際品質認可的胸部整形物料,一般是安全的。


患上胸癌一定要切除整個乳房?


不一定,主要視乎腫瘤大小、數量及分布位置。一般而言,全乳房切除適合腫瘤較大或接近乳頭,或癌細胞出現於不同部位,或已影響皮膚的患者。醫生會將整個乳房,連同腋下的淋巴腺一併切除。

至於乳房保留手術,則適合腫瘤較小及生長在乳房外圍的患者,醫生會將腫瘤及周邊組織切除,並作腋下前哨淋巴取樣檢測,手術後輔以放射治療。

另外,部分患者可於手術前進行前置化療,縮小腫瘤後才以手術切除,可增加保留乳房的機會。

《癌症謬誤100解 ─ 把握治療黃金期》


癌症患者不可吃雞肉?鹼性體質可防癌?治療期間不可做運動?輻射跟著你回家?

市面上大量的癌症謬誤模糊了大眾對癌症的了解,甚至延誤了病人治療的黃金時間。因此癌症資訊網推出 2017 新作《癌症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請來臨床腫瘤科陳亮祖醫生拆解 100 個常見的癌症謬誤,釐清各項相關資訊,讓病人不再錯過治療黃金期。此外,書中亦請來 8 位癌症同路人分享抗癌經歷,為一眾同行患者打打氣。本書收益將不扣除成本全數捐贈予香港防癌會。




參考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0550/%E4%B9%B3%E7%99%8C%E6%82%A3%E8%80%85%E7%BD%A8%E8%8D%89%E8%97%A5%E5%BB%B6%E8%AA%A4%E6%B2%BB%E7%99%82%E4%B8%8D%E6%B2%BB%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4%B9%B3%E7%99%8C%E8%AC%AC%E8%AA%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乳癌患者罨草藥延誤治療不治 醫生拆解乳癌謬誤 (上)

乳癌是繼肺癌和大腸癌之後,本港女性第三位致命的癌症。不過不少人對乳癌有疑問,如有傳穿戴不合適胸圍會增加患癌風險,或以為患癌就一定要切除整個乳房。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花大半年時間撰寫《癌症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一書,希望為大眾,尤其是癌症病人釋除疑慮。


陳亮祖醫生指,曾有一名病人被診斷患上乳癌第一期,手術切除9成可根治,但她卻不願接受西醫治療,堅持看中醫及自然療法。

   
罨草藥幾個月,她的腫瘤由小於2cm增大至穿過皮膚,已擴散至第4期,最後一年多後就過身了。

因此把握時機接受治療十分重要,否則癌症擴散後就更難根治。以下為書中提及有關乳癌的迷思:


穿戴不合適胸圍會增加患癌風險?


這是沒有根據的說法,穿戴不合適胸圍只會令人不舒適,但不會增加患乳癌風險。患乳癌風險因素包括:

    近親中有50歲以下的乳癌患者,如母親、姊妹或女兒
    初經發生在12歲前、更年期停經出現在55歲後
    從未生育或35歲後才首次生育
    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達5年以上
    有吸煙或嗜酒習慣
    運動不足(每周少於3小時)
    帶有遺傳性的BRCA1或BRCA2基因變異

............續









參考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0550/%E4%B9%B3%E7%99%8C%E6%82%A3%E8%80%85%E7%BD%A8%E8%8D%89%E8%97%A5%E5%BB%B6%E8%AA%A4%E6%B2%BB%E7%99%82%E4%B8%8D%E6%B2%BB%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4%B9%B3%E7%99%8C%E8%AC%AC%E8%AA%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即將當爸爸驚聞身患末期腎癌 妻子急剖腹誕女圓丈夫團圓心願

生命無常,活在當下。英國一名即將成為父親的體育老師Jamie Hunter,不幸在女兒出生前才被診斷出自己身患末期腎癌,時日無多。為了讓Jamie可以在離世前見到女兒一面,他的妻子Beccy Flint決定提前半個月剖腹,讓丈夫可親手抱起自己的女兒,親嚐成為父親的滋味,Jamie亦不幸在女兒出生的兩天後病逝。

妻子提前半個月剖腹產

據英媒報道,38歲的體育老師Jamie過去雖然經常感到腰痛,但他總以為只是教課時數長、運動量過大所致的肌肉酸痛,因此一直不以為意。然而,腰痛的情況逐漸嚴重,前往求醫後才證實自己原來已患上末期腎癌。

醫生經檢查後指,病情因為已經拖延太久,Jamie體內的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肝臟,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消息對夫妻兩人造成嚴重打擊。此時,Beccy已臨近5月底的生產期,為了不讓丈夫有遺憾,她和醫生討論後決定提前半個月剖腹產,讓Jamie能親眼看到女兒出生。

最後,Beccy選擇在當地時間5月11日進行剖腹,生下一個可愛又健康的女嬰。當醫護人員把女嬰抱到Jamie懷中時,他撐起虛弱的身體用雙手環抱著女兒露出滿足的笑容,而就在女兒出生的2天後,Jamie不幸病逝。

生前深受學生愛戴


Jamie離世的消息傳出後,以往他教過的學生和學生家長紛紛不捨的在社群媒體上留言,「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也是一個偉大而真誠的人」、「Jamie是一位很棒的老師,當其他老師放棄我時,是他堅持把我帶到學校上課,幫助我學習」、「Jamie是一名出色的老師同時也是良師益友,我們將永遠懷念他」、「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男人,我的兒子非常欽佩他」。

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腎癌的病徵包括血尿、腰痛、腰側出現腫塊和發燒等,早期腎癌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達到根治的目標。正常人體有兩個腎臟,即使切除一邊腎臟,餘下的腎臟仍足夠應付身體的代謝功能。然而,有個別腎癌個案沒有明顯病徵,而且病情於確診時已屆晚期,並出現轉移,病人未必能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










參考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646185/%E3%80%90%E7%94%9F%E5%91%BD%E7%84%A1%E5%B8%B8%E3%80%91%E5%8D%B3%E5%B0%87%E7%95%B6%E7%88%B8%E7%88%B8%E9%A9%9A%E8%81%9E%E8%BA%AB%E6%82%A3%E6%9C%AB%E6%9C%9F%E8%85%8E%E7%99%8C%E3%80%80%E5%A6%BB%E5%AD%90%E6%80%A5%E5%89%96%E8%85%B9%E8%AA%95%E5%A5%B3%E5%9C%93%E4%B8%88%E5%A4%AB%E5%9C%98%E5%9C%93%E5%BF%83%E9%A1%98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放射治療之副作用及其護理-肺部/食道放射治療

短期副作用:

  • 作嘔、疲倦、食慾下降。
  • 放射部位的皮膚出現紅腫,表皮脫落。
  • 如食道在照射範圍內,可能引起食道發炎而造成吞嚥痛楚或胸口疼痛。


食道IMRT放射治療

長期副作用:

下列副作用可能在放射治療完成數月或數年才出現,並會持續:
  • 照射部位的皮膚出現硬化或色素轉變。
  • 放射引起的肺炎。
  • 肺組織纖維化或收縮。
  • 影響心臟機能。

肺部/食道放射治療期間之護理特別

  • 切勿塗含有果酸及刺激性之護膚品 ,如香水/古龍水。
  • 外出時,可戴絲巾或打傘遮擋陽光,免紫外線曬傷頸部、前胸皮膚。
  • 如食道黏膜因電療受損,會致吞嚥時疼痛,可按醫囑服藥保護黏膜、減少痛楚。
  • 如吞嚥有困難,可先將食物攪碎,製成糊狀, 方便吞嚥。
  • 接受胸部放射治療之病人,可能會有噁心、嘔吐情況,可吃略帶酸味的糖果以刺激食慾。


參考資料: http://www.cancerdoctor.hk/radiotherapy-lung-cancer.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積極才是最好的藥

很多癌症病友證實患病都會問 「點解」。癌症的成因至今仍未有一個確實的解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直有很多學者和醫生都為病人不斷研究,尋求醫治癌症的方法。

臨床腫瘤科,是以非手術方式治療癌症,治療方法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和免疫治療。放射治療是以高能量X-光射線破壞癌細胞,而何鴻超教授可謂 這個專業首屈一指的專家。早年,他熱心鑽研當時被視為不治之症的鼻 咽癌,是醫治鼻咽癌的祖師,「鼻咽癌之父」榮譽當之無愧。何教授貢獻良多,除了制定鼻咽癌「何氏分期法」,還致力發展香港放射診斷學 、放射治療學及腫瘤學,及後更成立香港防癌會,造福社群。

化學治療,一般簡稱化療,是利用藥物來破壞癌細胞,由於藥物會 隨血管到達身體各部位,因此它可以對抗已擴散的癌細胞。雖然化療有 副作用,但它能有效抑制腫瘤,令末期病人壽命延長。癌症是難以治愈的疾病,癌症復發在臨床上實屬普遍,而手術後輔助化療針對高危復發 患者可以減低復發率達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

藥物對癌症病友固然非常重要,同時,心理關顧亦不容輕視,樂觀積極某程度真的可以延長壽命。作為臨床腫瘤科醫生,除了用藥協助病人延長總體生存時間,我亦會為他們開導心靈,紓緩抑鬱,陪伴他們走 過抗癌的路。我有一個病人,正當他退休,以為可以享福之際,他確診患上末期肺癌。當時他女兒才剛上大學,他很渴望三年後可以見證女兒畢業,因此他十分積極接受治療,很聽話地定期覆診,適量運動,堅持 進食,務求有充足營養對抗病魔。雖然病情反覆,但我仍盡力診治,而 他亦沒有放棄,日復日的努力,眨眼便三年,病人歡喜地參加女兒的畢業禮,到現時仍在覆診。

癌症雖然可怕,但不要因為患病而失去生存的信心。積極求醫,樂觀生活,相信雨過就是晴天。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







參考資料: 大公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掌握正確資訊 癌症患者營養補充不容忽視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據顯示,2014年有29,618宗癌症新症,對比之前一年新症增682宗的數據高出2.4%。75歲前每4位男性及每5位女性,就會有一位患上癌症;每9位男性及每15位女性患者,就有一位死於癌症。眾多癌症患者確診後都會特別注意日常起居飲食,當接收到聲稱可治療癌症的資訊後,更可能盲目跟從,希望藉此擊退癌魔。但坊間氾濫着似是而非的網絡資訊,及不少有關食物營養和治療的謬誤,以訛傳訛後,資訊孰真孰假,不能考究;有些人甚至誤信傳言,延誤治療,錯失治療黃金期。然而,治療時間對癌症患者十分關鍵,愈早接受正統醫學治療,愈能提升治愈率。有見及此,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編寫了《癌症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一書,希望為大眾,尤其是癌症病人釋除疑慮,讓他們對癌症治療和營養吸收有正確及深入的理解

病人誤信謬誤,有可能延誤接受正統醫學治療

坊間與飲食有關的謬誤如過度戒口、斷食或沒有科學根據的療法等,病人誤信了可能引致抵抗力降低及身體出現炎症的機會增加,甚至會因白血球過低而需要暫緩治療,待白血球水平回升後才可繼續,嚴重的有機會被迫中斷治療,甚至因身體受感染而出現敗血症引致死亡。
白血球過低的預防,攝取營養尤為重要

預防勝於治療,陳醫生建議病人在確診癌症後應盡早攝取充足營養,有需要時還可以配合含有免疫營養的配方(尤其適合缺乏食欲的病人),提供高蛋白及高熱量,強化身體免疫力,為治療做好準備。

註冊營養師潘仕寶女士也指出:「高達八成晚期癌症患者會有營養不良問題,甚至有兩成癌症病人是死於營養不良,而非死於患症本身。癌症可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異常及營養攝取不足,令病人營養嚴重不良而形成惡病質(Cachexia):肌肉耗損、脂肪流失、體重減輕、免疫力下降、厭食、疲倦等。」她建議治療前攝取足夠營養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增加身體儲備,為治療做好準備。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東網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