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乳癌患者罨草藥延誤治療不治 醫生拆解乳癌謬誤 (下)




隆過胸更容易患上乳癌?

理論上不會。從前一種用作胸部整形手術的物料「矽膠」,因安全問題被回收;另外,某些物料因其化學物質容易滲入乳腺組織,增加乳腺發炎的機會,長久的慢性發炎會增加致癌風險。如使用一些通過國際品質認可的胸部整形物料,一般是安全的。


患上胸癌一定要切除整個乳房?


不一定,主要視乎腫瘤大小、數量及分布位置。一般而言,全乳房切除適合腫瘤較大或接近乳頭,或癌細胞出現於不同部位,或已影響皮膚的患者。醫生會將整個乳房,連同腋下的淋巴腺一併切除。

至於乳房保留手術,則適合腫瘤較小及生長在乳房外圍的患者,醫生會將腫瘤及周邊組織切除,並作腋下前哨淋巴取樣檢測,手術後輔以放射治療。

另外,部分患者可於手術前進行前置化療,縮小腫瘤後才以手術切除,可增加保留乳房的機會。

《癌症謬誤100解 ─ 把握治療黃金期》


癌症患者不可吃雞肉?鹼性體質可防癌?治療期間不可做運動?輻射跟著你回家?

市面上大量的癌症謬誤模糊了大眾對癌症的了解,甚至延誤了病人治療的黃金時間。因此癌症資訊網推出 2017 新作《癌症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請來臨床腫瘤科陳亮祖醫生拆解 100 個常見的癌症謬誤,釐清各項相關資訊,讓病人不再錯過治療黃金期。此外,書中亦請來 8 位癌症同路人分享抗癌經歷,為一眾同行患者打打氣。本書收益將不扣除成本全數捐贈予香港防癌會。




參考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0550/%E4%B9%B3%E7%99%8C%E6%82%A3%E8%80%85%E7%BD%A8%E8%8D%89%E8%97%A5%E5%BB%B6%E8%AA%A4%E6%B2%BB%E7%99%82%E4%B8%8D%E6%B2%BB%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4%B9%B3%E7%99%8C%E8%AC%AC%E8%AA%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乳癌患者罨草藥延誤治療不治 醫生拆解乳癌謬誤 (上)

乳癌是繼肺癌和大腸癌之後,本港女性第三位致命的癌症。不過不少人對乳癌有疑問,如有傳穿戴不合適胸圍會增加患癌風險,或以為患癌就一定要切除整個乳房。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花大半年時間撰寫《癌症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一書,希望為大眾,尤其是癌症病人釋除疑慮。


陳亮祖醫生指,曾有一名病人被診斷患上乳癌第一期,手術切除9成可根治,但她卻不願接受西醫治療,堅持看中醫及自然療法。

   
罨草藥幾個月,她的腫瘤由小於2cm增大至穿過皮膚,已擴散至第4期,最後一年多後就過身了。

因此把握時機接受治療十分重要,否則癌症擴散後就更難根治。以下為書中提及有關乳癌的迷思:


穿戴不合適胸圍會增加患癌風險?


這是沒有根據的說法,穿戴不合適胸圍只會令人不舒適,但不會增加患乳癌風險。患乳癌風險因素包括:

    近親中有50歲以下的乳癌患者,如母親、姊妹或女兒
    初經發生在12歲前、更年期停經出現在55歲後
    從未生育或35歲後才首次生育
    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達5年以上
    有吸煙或嗜酒習慣
    運動不足(每周少於3小時)
    帶有遺傳性的BRCA1或BRCA2基因變異

............續








參考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0550/%E4%B9%B3%E7%99%8C%E6%82%A3%E8%80%85%E7%BD%A8%E8%8D%89%E8%97%A5%E5%BB%B6%E8%AA%A4%E6%B2%BB%E7%99%82%E4%B8%8D%E6%B2%BB%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4%B9%B3%E7%99%8C%E8%AC%AC%E8%AA%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何俊仁不吸煙患肺癌 辦公室空氣污染可致肺部細胞變異 (2)




肺癌病徵

    久咳不癒
    咳嗽或深呼吸時,出現胸口隱隱作痛
    氣喘
    胸部或肩膊疼痛
    骨痛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的資料顯示,2014年本港共有逾3800人因患上肺癌而去世,死亡率達28%,成頭號殺手。

本港10大癌症殺手(死亡率)

1. 肺癌(28%)
2. 大腸癌(14.7%)
3. 肝癌(11.5%)
4. 胃癌(4.8%)
5. 乳腺癌(4.4%)
6. 胰腺癌(4.2%)
7. 前列腺癌(2.9%)
8. 非霍奇金淋巴瘤(2.6%)
9. 食道癌(2.4%)
10. 白血病(2.3%)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706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何俊仁不吸煙患肺癌 辦公室空氣污染可致肺部細胞變異 (1)


現年65歲的民主黨前主席、支聯會主席何俊仁患初期肺癌,上周接受肺部癌組織切除手術,現已出院回家休養。據指,何俊仁並沒吸煙習慣,事前亦無病徵,身體檢查時無意中發現患病。有醫生估計,他所患的是肺腺癌,近年發病數字增,而且趨年青化,疑與空氣污染有關。

何俊仁的民主黨黨友單仲偕透露,何的左肺下方患癌,正在康復中。單透露何俊仁驗出肺癌的經過:

他(何俊仁)有一個朋友book(預約)了做磁力共振,不知什麼原因沒去做,於是他就代朋友去做,一做完就發覺肺部有影,再去照肺,然後先檢查到初期肺癌。

單仲偕形容,何俊仁「好好彩」,若非碰巧做磁力共振,根本不會發覺患癌,他不諱言:

 不(及時)發現到的話,可能過多半年就出事。

被形容為「無聲殺手」的肺癌是本港頭號殺手,死亡率達28.5%;也是本港第二大常見癌症,僅次於大腸癌。

臨床腫瘤科醫生岑信棠接受TOPick訪問指,一般患肺癌病者都是吸煙人士,近十多年國際間愈來愈多非吸煙人士確診患上肺癌,原因未明,估計與空氣污染有關。在原因不明下,未有預防方法。

吸煙人士所患的肺癌一般屬肺鱗癌,非吸煙人士所患的肺癌則為肺腺癌。兩者患病初期都未必有病徵,至嚴重時會出現咳嗽、胸痛和氣喘等症狀;若腫瘤惡化,則或會出現骨痛等副作用。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早前接受TOPick記者訪問時亦指,肺腺癌屬非小細胞肺癌之一,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本港平均每年有約3000宗肺腺癌新症確診個案。

陳亮祖亦指,肺腺癌的起因有機會與環境污染,空氣內出現放射性氣體有關。他解釋,經常待在辦公室,空氣不流通,空調內的「氡氣」會釋放幅射,市民吸入太多,會有可能引起肺部細胞變異造成癌症。

岑信棠指,由於肺癌初期可以毫無徵兆,故一般在患病晚期才會發現。由於何的的癌細胞沒擴散,故預料何的肺癌屬最早期,估計是透過驗身發現。

岑稱,非吸煙人士患上肺癌與年齡無關,但多在40至50多歲便患上,相對屬於年輕。

80年代於《神雕俠侶》飾演黃蓉的本港資深女演員歐陽佩珊,也是沒吸煙習慣下患肺腺癌,本月上旬離世,享年63歲;曾經出演電影「赤壁」的44歲日本歌舞伎男星中村獅童今年5月確診患上初期肺腺癌,上月已完成相關手術。

.......續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706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白血球過低礙癌症治療

正常人體的血液內的白血球細胞,主要用作抵抗疾病及外來物。患癌、手術、電療及化療均會削弱患者的抵抗力,而化療藥亦會影響正常細胞。不同的化療藥物組合,對骨髓細胞的影響各異,產生白血球急降等副作用,令癌症患者增加身體受感染,甚至需要暫緩治療,影響病情。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化療期間發燒或受感染的風險高達20%以上,故癌症患者可在化療後數天開始接受白血球生長激素「升白針」,剌激骨髓製造白血球,維持白血球的數量,減低感染風險。

英國及澳洲註冊營養師潘仕寶指,癌症可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異常及營養攝取不足,有八成晚期癌症患者會有營養不良問題。若體重下降10%或以上,體重指標(BMI)低於18.5,便應約見註冊營養師。

潘仕寶建議確診癌症患者應盡早開始攝取充足營養,增加身體儲備,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質的家常菜,如蛋花肉碎粥、雞蛋牛油果三文治、番茄薯仔三文魚湯等。亦可進食含有免疫營養的精氨酸及奧美加三脂肪酸,增強抵抗力。












參考資料: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腫瘤科醫生拆解 癌症5大謬誤

坊間有不少聲稱可對抗癌症的方法,如不進食可「餓死」癌細胞、不吃牛肉及雞肉以免刺激腫瘤等。但其實很多所謂的方法都只是以訛傳訛,並無科學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花大半年時間,收集了許多坊間傳言,撰寫成《癌症謬誤100解-把握治療黃金期》一書,希望釋除癌症患者疑慮。

1. 問:吃鹼性食物、飲鹼性水可改變體內的酸鹼度,防癌治癌?

陳:其實人體血液的酸鹼值介乎7.35至7.45之間,屬弱鹼性。當體內的酸鹼平衡有變,腎臟及呼吸系統會自行調節,讓身體回復酸鹼平衡的正常狀態。而血液酸鹼值若超出正常指標,代表身體調節功能出了問題。可是人體不會因為進食酸性食物,令血改變成酸性,更沒有證據顯示鹼性物質有防癌及治癌效果

2. 問:牛肉太毒、雞肉有激素,癌症患者應避免進食?


陳:癌症患者極需攝取足夠蛋白質,幫助身體細胞修復。治療中的癌症病人每天需要蛋白質的分量為每公斤體重1.2至1.5克,比一般成年人多。肉類含豐富蛋白質,建議多吃優質肉類,包括牛肉和雞肉。陳亮祖指,很多人覺得牛肉很燥,但其實「燥」只是感覺,與刺激腫瘤沒有關係。牛肉除了有蛋白質,更有豐富鐵質,可幫助身體造血。至於有指雞肉含有激素,他表示,現時入口的雞隻必須經過嚴格檢疫,確定激素和抗生素含量合格才准許入口,故毋須過分憂慮。如要避免吸收過多動物脂肪,可先去皮和避免吃雞翼尖及腳。

3. 問:營養豐富的食物會為癌細胞「進補」,助其生長?

陳:癌症治療,包括電療及化療都能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亦會傷害正常細胞,因此患者在治療期間更需要攝取足夠的營養,幫助細胞修復。若癌症患者能保持體重,其根治疾病或成功控制病情的機會會顯著提高。相反,有醫學研究指,若患者營養不良,正常細胞就無法對抗癌細胞,亦會加速癌細胞不正常分裂,加重病情。因此,建議患者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如肉類、海鮮、奶製品、黃豆製品及果仁等。

4. 問:接受放射治療後,會將輻射帶回家,影響家人健康?


陳:絕大部分的放射治療屬「體外」形式,一旦離開放射治療機器範圍,患者體內便不存在輻射。部分患者需要接受「體內放射」的治療,例如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口服放射碘131治療,或將放射源植入體內。接受「體內放射」治療的患者在一開始輻射水平較高的時期,會隔離3至4天,直到輻射水平回落至安全標準。隔離之後,患者身體會帶有微量輻射,但對家人的影響有限,毋須過分憂慮。

5. 問:化療期間不可外出,要在家中「閉關」?


陳:化療療程通常以3星期為1個周期,白血球數量一般在第7至第14天開始下降至偏低。患者應避免到人煙稠密或烏煙瘴氣的地方,以免在身體抵抗力低時受細菌感染。但這並不代表要足不出戶,患者可到空氣清新的公園或戶外地方散步,舒展身心;同時少食多餐,盡量攝取營養,提升身體抵抗力,維持生活質素。






參考資料: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