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肺癌病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肺癌病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何俊仁不吸煙患肺癌 辦公室空氣污染可致肺部細胞變異 (2)




肺癌病徵

    久咳不癒
    咳嗽或深呼吸時,出現胸口隱隱作痛
    氣喘
    胸部或肩膊疼痛
    骨痛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的資料顯示,2014年本港共有逾3800人因患上肺癌而去世,死亡率達28%,成頭號殺手。

本港10大癌症殺手(死亡率)

1. 肺癌(28%)
2. 大腸癌(14.7%)
3. 肝癌(11.5%)
4. 胃癌(4.8%)
5. 乳腺癌(4.4%)
6. 胰腺癌(4.2%)
7. 前列腺癌(2.9%)
8. 非霍奇金淋巴瘤(2.6%)
9. 食道癌(2.4%)
10. 白血病(2.3%)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706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何俊仁不吸煙患肺癌 辦公室空氣污染可致肺部細胞變異 (1)


現年65歲的民主黨前主席、支聯會主席何俊仁患初期肺癌,上周接受肺部癌組織切除手術,現已出院回家休養。據指,何俊仁並沒吸煙習慣,事前亦無病徵,身體檢查時無意中發現患病。有醫生估計,他所患的是肺腺癌,近年發病數字增,而且趨年青化,疑與空氣污染有關。

何俊仁的民主黨黨友單仲偕透露,何的左肺下方患癌,正在康復中。單透露何俊仁驗出肺癌的經過:

他(何俊仁)有一個朋友book(預約)了做磁力共振,不知什麼原因沒去做,於是他就代朋友去做,一做完就發覺肺部有影,再去照肺,然後先檢查到初期肺癌。

單仲偕形容,何俊仁「好好彩」,若非碰巧做磁力共振,根本不會發覺患癌,他不諱言:

 不(及時)發現到的話,可能過多半年就出事。

被形容為「無聲殺手」的肺癌是本港頭號殺手,死亡率達28.5%;也是本港第二大常見癌症,僅次於大腸癌。

臨床腫瘤科醫生岑信棠接受TOPick訪問指,一般患肺癌病者都是吸煙人士,近十多年國際間愈來愈多非吸煙人士確診患上肺癌,原因未明,估計與空氣污染有關。在原因不明下,未有預防方法。

吸煙人士所患的肺癌一般屬肺鱗癌,非吸煙人士所患的肺癌則為肺腺癌。兩者患病初期都未必有病徵,至嚴重時會出現咳嗽、胸痛和氣喘等症狀;若腫瘤惡化,則或會出現骨痛等副作用。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早前接受TOPick記者訪問時亦指,肺腺癌屬非小細胞肺癌之一,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本港平均每年有約3000宗肺腺癌新症確診個案。

陳亮祖亦指,肺腺癌的起因有機會與環境污染,空氣內出現放射性氣體有關。他解釋,經常待在辦公室,空氣不流通,空調內的「氡氣」會釋放幅射,市民吸入太多,會有可能引起肺部細胞變異造成癌症。

岑信棠指,由於肺癌初期可以毫無徵兆,故一般在患病晚期才會發現。由於何的的癌細胞沒擴散,故預料何的肺癌屬最早期,估計是透過驗身發現。

岑稱,非吸煙人士患上肺癌與年齡無關,但多在40至50多歲便患上,相對屬於年輕。

80年代於《神雕俠侶》飾演黃蓉的本港資深女演員歐陽佩珊,也是沒吸煙習慣下患肺腺癌,本月上旬離世,享年63歲;曾經出演電影「赤壁」的44歲日本歌舞伎男星中村獅童今年5月確診患上初期肺腺癌,上月已完成相關手術。

.......續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706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電腦掃描驗肺癌比X光準

短短三星期內,病人王永寬由無事到肺部出現大量肺積水,更確診肺癌末期,當初在聯合醫院肺部X光片卻未有任何發現,是否涉及人為錯誤?有專家指出,判斷肺癌最準確的方式是肺部電腦掃描。若肺片中未有發現病徵,公立醫院一般不會為病人安排電腦掃描。肺癌病徵不明顯,容易被忽視,發現時多數已是末期,返魂乏術。

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梁廣泉表示,病人在三星期內肺積水爆增是有可能的,病情急劇變差與其年紀大及急性肺炎有關,肺炎等細菌感染會導致病情急劇變化。他續說,肺癌病徵不明顯,一般表現為咳嗽、氣喘及胸口痛,容易被忽視,病情可以發展得很急,通常發現時已是末期。

另一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丘德芬指出,判斷肺癌的最準確方式是透過肺部電腦掃描,解像度較X光片高,更能清晰地看到肺部情況。但由於公立醫院病人衆多,若未有明顯病徵時,未必能每個病人都可以做詳細的電腦掃描。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一般診斷肺癌的方法是先照肺部X光片、若發現白影,再做電腦掃描,若白影位置不近氣管則會選擇抽取組織化驗,若近氣管則照氣管鏡。
















參考資料: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629/bkn-20170629001603718-0629_00822_00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肺癌標靶藥 - 肺癌與EGFR/ ALK個人化治療

 肺癌的可怕之處,在於其早期徵狀並不明顯,及至患者出現氣促、咳血等病徵而求診時,病情往往已屆晚期,只能透過相關的治療,減慢病情惡化速度。過往,醫學界所掌握的肺癌資訊有限,但隨着近年的科研發達,肺癌個案亦可透過適當的基因測試,細分為不同類型,有助醫生安排針對性的治療,即使是晚期個案,仍能保存治療希望。

以肺癌中較普遍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例,醫學界發現,其生長機制常與不同的基因突變拉上關係,當中較常見的肺癌腫瘤細胞突變基因,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及「ALK」兩類,臨牀上又以EGFR基因突變的比例較高,約佔肺腺癌案例的百分之五十。

在肺癌的基因分類未普及時,醫生處理肺癌個案的方式單一化︰早期以手術切除腫瘤,配合相關的輔助治療;晚期則只能以化療處理。隨着上述的基因分類方式成熟,醫生可安排患者使用針對性的標靶治療藥物,療效較傳統化療理想之餘,所引起的副作用通常較溫和,讓患者接受治療之餘,仍能維持相當的生活質素。

陳亮祖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頭條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肺癌治療「個人化」



要數沉默的癌症殺手,肺癌當之無愧,因它出現時的病徵不明顯,往往令患者至晚期才發現就醫。過往晚期肺癌患者只能接受化療和局部性電療,但近年則可按患者腫瘤不同特性,採用針對性標靶藥物,達到「個人化治療」境界。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病徵包括氣促、咳嗽、深呼吸時胸口隱隱作痛等,但如腫瘤不超過半邊肺部的四分三大小,肺部可以持續運作而沒有明顯病徵,令患者錯失治療黃金機會。


不少患者被確診時都已屬晚期,可能無法接受手術,需配合其他不同的治療方法控制病情,73歲的陳婆婆便是期中一個例子。她早前被確診患上第4期肺癌,肺部更因積水經常氣喘。婆婆最初接收化療控制病情,但腫瘤未有縮小,肺積水問題一直無法紓緩。


現時,針對這類個案,醫生會先為病人抽取腫瘤細胞,了解該腫瘤的種類,例如約有15% 肺癌病人屬於小細胞肺癌,其餘的85% 屬於非小細胞肺癌,而兩種不同種類的肺癌的治療方法亦有所不同。

以較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當中有不同的基因分類,包括表皮生長因數受體 (EGFR)、EML4-ALK、BRAF等,醫學界已有不同的針對性標靶藥物,直接針對癌細胞獨有的快速生長訊號以控制腫瘤。


陳婆婆屬於無基因突變患者,醫生在她原有化療藥物之上,加入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之後其腫瘤開始縮小,肺積水情況亦終於獲得解決。最初,醫生評估陳婆婆只能存活約10個月,但治療開始至今,已有兩年半,陳婆婆閒時還可與朋友家人出外旅行及打牌耍樂。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香港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