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免疫治療 (下)

免疫治療以靜脈注射進行,一般情況下,免疫治療大約為4至6個療程,療程每隔2至3週進行,每次注射時間約30-90分鐘。患者可選擇於腫瘤科專科診所或醫院內接受療程,並定期復診。進行療程期間,醫生會緊密監察患者的身體情況,藉此調配合適的注射劑量,故此絕對不會允許患者自行以靜脈注射進行療程。部分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後,可能會出現輕微副作用例如疲累,但在罕有情況下,會引致嚴重肺炎、腸炎等。







相比香港的免疫療法,近年大陸流行採用的免疫治療CIK,在醫學上明顯跟香港有別。它是透過提取患者身上的白血球細胞,在實驗室環境下,利用刺激白血球的生長素及干擾素,再加上腫瘤的抗體,從而培養出可用作攻擊腫瘤的白血球細胞,然後注射至患者體內,達至控制腫瘤目的。然而,這些「殺手細胞」,至今仍未有確實臨床證據顯示可有效控制腫瘤。


CIK免疫療法帶有一定風險,嚴重甚至會致命。由於需要從患者體內抽取白血球細胞作培植之用,當中的消毒過程非常重要,故此實驗室的規格十分嚴謹,否則會令患者感染細菌;過去香港便曾有美容中心因實驗室感染而導致患者死亡的個案。另方面,此方法是否可真的培養出針對癌症的殺手細胞,仍然成為疑問,因為至今連英美的高規格實驗室,也未能成功培植。過去曾有一名肝癌患者,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初期療效不錯,惟隨後病情惡化,他自行到大陸花費約40萬元進行免疫療程,腫瘤卻依舊生長。




參考資料: http://cancerdoctor.hk/immunotherapy-hong-kong.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免疫治療 (上)

醫學進步下,癌症的治療方法不斷推陳出新,近年獲歐美醫學界證實其療效,以靜脈注射進行的「免疫療法」,在香港已被應用於第四期黑色素瘤的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以及其他癌症療程。免疫治療是透過針對腫瘤細胞發出的特別訊號,使被抑制的免疫系統恢復攻擊及控制腫瘤的功能。不過,在大陸同樣被採用醫治癌症的另一種免疫療法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 “細胞因子激活的殺手細胞”,則至今仍未有臨床研究證實可控制腫瘤,且帶有不少風險。因此,癌症患者宜小心選擇。






在香港使用的免疫治療,是針對腫瘤細胞發出的特別訊號,包括PD-L1及CTLA-4,由於這兩種特別訊號路徑會抑制免疫系統對腫瘤發出攻擊,令腫瘤不斷增長,因此免疫治療專門針對這兩個路徑,藉此重新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使免疫細胞活躍,恢復攻擊腫瘤的功能,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

目前在香港可採用的三種免疫治療藥物,包括Pembrolizumab、Nivolumab、Ipilimubab及Atezolizumab,根據第三期臨床研究,主要作為第四期黑色素瘤的第一線治療、非小細胞末期肺癌(鱗狀細胞肺癌或肺腺癌)及腎癌的第二線治療。而免疫治療亦可應用於其他腫瘤,惟目前尚要等待臨床第三期的研究結果。

.......續




 參考資料: http://cancerdoctor.hk/immunotherapy-hong-kong.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大腸癌徵兆易被忽略

早期大腸癌通常沒有症狀,到了第二、三或四期癌症,患者才會因為出現徵兆而求醫。不過,大腸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常被誤為便秘或痔瘡而被忽略。如腫瘤位於直腸,靠近肛門,便會有大便帶血或大便有黏液的情況;若腫瘤距離肛門較遠,患者或只感到腹痛。倘若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患者便會常感疲倦,並有黃疸、貧血及氣喘等症狀。因此,如身體突然出現變化,便應及早求醫;另外,接受大腸癌檢查亦有助於早期確診。


進行手術將腫瘤切除是根治大腸癌的最佳方法;部份第四期已轉移到個部分肝臟的患者亦可接受手術。不過,三期大腸癌患者於手術後,仍有四成至六成復發風險,須接受化療輔助。若確診時已達四期,不宜進行手術,便會使用化療加標靶藥物作治療。患者必須先進行KRAS/NRAS基因測試,如無基因變異,便可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EGFR)標靶藥。如有基因變異,則只能採用抗血管生長標靶藥。


抗血管生長標靶藥可抑制腫瘤細胞增生血管的路徑,從而切斷營養供應;上一代抗血管生長標靶藥可阻截VEGF-A路徑生長,新一代的藥物則能同時阻截VEGF-A、VEGF-B和PLGF三個路徑,可更有效抑制癌症生長。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NCCN)已將新一代抗血管生長標靶藥納入標準二綫治療中,現時香港已可使用。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袓









參考資料: 智富雜誌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放射治療之副作用及其護理-肺部/食道放射治療

短期副作用:
  • 作嘔、疲倦、食慾下降。
  • 放射部位的皮膚出現紅腫,表皮脫落。
  • 如食道在照射範圍內,可能引起食道發炎而造成吞嚥痛楚或胸口疼痛。


食道IMRT放射治療

長期副作用:

下列副作用可能在放射治療完成數月或數年才出現,並會持續:
  • 照射部位的皮膚出現硬化或色素轉變。
  • 放射引起的肺炎。
  • 肺組織纖維化或收縮。
  • 影響心臟機能。

肺部/食道放射治療期間之護理特別

  • 切勿塗含有果酸及刺激性之護膚品 ,如香水/古龍水。
  • 外出時,可戴絲巾或打傘遮擋陽光,免紫外線曬傷頸部、前胸皮膚。
  • 如食道黏膜因電療受損,會致吞嚥時疼痛,可按醫囑服藥保護黏膜、減少痛楚。
  • 如吞嚥有困難,可先將食物攪碎,製成糊狀, 方便吞嚥。
  • 接受胸部放射治療之病人,可能會有噁心、嘔吐情況,可吃略帶酸味的糖果以刺激食慾。


參考資料: http://www.cancerdoctor.hk/radiotherapy-lung-cancer.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