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放射治療之副作用及其護理:長骨放射治療

短期副作用:

放射部位皮膚出現紅腫。
放射部位毛發脫落,但治療完成後,毛發會再度生長。
血球及血小板數量下降,可能分別引致感染及出血。



長期副作用:


    放射部位皮膚硬化或色素轉變。
    皮下組織纖維化、硬化或收縮。
    遠端肢體淋巴水腫(手或足部)。
    骨質脆弱,易出現骨折。




長骨放射治療期間之特別護理



長骨的放射治療,多用於紓緩性治療,一般來說,電療的次數較少,治療期較短,故所產生的副作用相對不及根治性電療明顯。


因長骨受電療影響,血球及血小板的數量下降,要留意感染及出血的徵狀,如發熱、流鼻水、咳嗽、小便頻密及赤痛,或牙肉出血、皮膚上有不明的瘀斑,就應告知醫生,再作跟進。


http://www.cancerdoctor.hk/img/radiotherapy.jpg







參考資料: http://www.cancerdoctor.hk/long-bone-radiotherapy.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腫瘤長血管 奪營養生長

俊仔所患的侵略性腫瘤(Desmoid Fibromatosis),又稱硬纖維瘤,本港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指硬纖維瘤多屬良性,生長速度較慢,多數生長於四肢,但這類腫瘤變為惡性較罕見,而且若是生長於腹部又生長速度快,極可能已變成惡性腫瘤,估計電療及化療成效不大,最有效做法是施手術切除。

陳亮祖醫生又稱,這類生長於腹部的腫瘤十分霸道,因為腫瘤長出大量血管連着腹部吸取病者營養迅速生長,加上腫瘤擠壓病者胃及肺部等內臟,患者往往因胃部被擠壓致食不下嚥,加上身體養份被腫瘤吸取致暴瘦。

他指出,這類巨型腫瘤因有大量血管連着腹部,施手術切除可能流血不止,加上手術切除面積太大,手術後可能失去大幅皮膚覆蓋傷口,因此存有極高風險,現時一般做法是服標靶藥縮小腫瘤,然後動手術切除。


施手術或流血不止


另一名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陸凱祖指侵略性腫瘤成因未明,多年醫療生涯只處理過數宗病症,這類腫瘤一般生長速度慢,短短3個月間由拳頭激增幾倍並不尋常。

對於冷凍治療法是否適宜治療,外科專科醫生梁金豐拒絕評論,但指冷凍治療一般用於皮膚表層、體積較小的病變,如皮膚疣,其原理是利用零下196℃的液態氮噴射患處,待細胞冷死後自然脫落。

梁醫生補充,冷凍治療過往曾治療肝癌,醫生會將儀器插入體內凍死患處附近數厘米的細胞,但冷凍治療會將健康細胞一併殺死,現較少應用,至於巨型腫瘤亦不宜用這方法醫治,因可能凍傷其他細胞組織。

















參考資料: 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新藥截擊BRAF變異基因 肺癌治療現曙光

BRAF 基因突變可發生於不同腫瘤,包括黑色素瘤、甲狀腺癌、大腸癌、卵巢癌,以及本港第二常見的腫瘤-肺癌。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肺腺癌在肺癌中最為普遍,雖然吸煙人數下降,但肺腺癌患者卻有增加趨勢。」

研究顯示,目前由BRAF 基因變異引起的肺腺癌個案,占所有非小細胞肺癌或肺腺癌約1至2%,而當中約有70%為BRAF V600E型,即BRAF V600E位置出 現突變。「由BRAF基因變異引起的肺腺癌,與其他類別的肺腺癌,病理學上相差無幾。不論是吸煙還是非吸煙者,均有可能患上BRAE基因突變肺癌。」

BRAE肺癌愈後較差

BRAF基因變異肺腺癌一般愈後較差,在還未有針對此類癌症的標靶藥物面世前,只能依賴化療控制腫瘤,不過腫瘤對化療的反應並不佳,因此成效並不理想。「幸好現時有專門針對BRAF基因變異的新藥,根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最新指引,當確定患者的腫瘤帶有BRAF變異基因,便可應用。」

另亦有最新研究發現,將針對BRAF 基因變異及抑制MEK的標靶藥物合並使用,能提升存活期,成效亦更佳。「BRAF變異基因透過刺激連串通道去激發腫瘤生長,引起連串反應。除了針對 BRAF基因變異的藥物,亦有專門抑制 MEK的藥物,研究發現,兩種藥物雙管齊下,效力更佳之余,亦可延遲藥物抗 藥性出現的時間。」
合並用藥成效更佳

臨床研究數據證實,單獨使用針對BRAF基因變異的藥物治療BRAF V600E肺腺癌,總體生存可延長12個月,但合並兩種標靶藥物使用作二線治療,總體生存則增至18個月。「美國最新研究更發現,如一開始已確定癌症帶有BRAF基因變異,第一線就可使用兩種標藥物,患者的生存率可長達25個月。另外,此藥物組合對縮小腫瘤的效果亦非常好,臨床可見有2/3病人的腫瘤明顯縮小,效果比傳統化療更為優勝。」

不過副作用相信是不少患者擔心的問題,藥物組合同時應用兩種藥物,副作用會否因而增加,令患者不適?陳醫生解釋:「藥物組合的副作用亦不算太嚴重,亦有方法可以處理。常見副作用包括發燒、腹瀉、惡心、胃口減少,這類不良反應目前亦有很多藥物可以幫忙改善。」










參考資料: http://cancerdoctor.hk/BRAF-mutation.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晚期腸癌治療,進可攻退可守

在中國,腸癌是第四常見癌症,而在個別較富裕的地區如香港及廣州,更分別位列第一及第二。由於在早期未必有明顯徵狀,有四分一患者確診時已屬晚 期,增加治療難度。幸好,隨着治療技術不斷演進,即使癌細胞已經擴散,部 分晚期腸癌仍可以手術根治,或透過化療和標靶藥物控制腫瘤。不少患者治療期間可如常工作,甚至出門旅遊,維持理想生活質素,打破傳統治療的局限。


癌症治療趨向個人化

一旦確診晚期腸癌,不少病人可能就到絕望。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表示,癌症治療近年趨向個人化,即使是晚期腸癌,仍可因應腫瘤的大小,生長位置、患者年齡、身體狀況和病者的期望,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絕非無藥可醫。「如腸癌病人只出現一邊肝臟轉移,仍有機會透過手術切除根治; 但假如 已擴散至兩邊肝臟、肺部以至腹膜,則不宜進行手術,治療的目標是控制病情,希望減慢惡化的同時,盡量減少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令他們感到舒適、如常生活,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


術前化療提升根治機會


事實上,藥物不斷進步,不只有效延長病人的壽命,亦有助醫生制定更具彈性的治療方案。「一般來說,如病人年紀較輕,即使有兩處擴散,只要範圍不算太大,都會傾向做手術。方法是以化療藥物合併標靶藥物,以縮細腫瘤,令原本無法接受手術的病人,也可透過手術根治。」



新一代化療藥副作用大減

目前晚期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是以化療藥草酸鉑(Oxaliplatin)、伊立替康(Irinotecan)、5FU或卡培他濱(Capecitabine)等,結合標靶藥物使用。陳醫生補充,化療至今仍是晚期腸癌的骨幹治療方案,因為僅用標靶藥物,效果不太顯著,必須結合化療才能增加療效。而免疫治療僅適合治療MSI-H 基因突變的腸癌病患(僅佔腸癌病患的5%)。

對於不少病人擔心化療的副作用,他解釋,化療藥物的作用是破壞癌細胞,「傳統上,化療藥的確毒性較高,原理亦都較簡單,但近已發展出不同的作用機制,例如藥物可以在深入腫瘤後才發揮效能,又或者透過抑制酶减慢藥物的分解速度,從而增加腫瘤內部化療藥物劑量,令成效增加。」



口服藥有助持續控制病情


他以新一代口服化療藥TAS-102為例:「口服藥的好處是使用方便,病人可以在家中接受治療。以國際研究數據而言,其成效可媲美口服標靶藥物。」至於副作用,他強調,標靶藥物不一定沒有副作用,化療的副作用亦非想像中嚴重, 「標靶藥物會導致血壓高、皮疹手足綜合症,及在極少數情況下,引致有腸臟穿破等; 至於新一代口服化療TAS-102,則容易引致白血球降低,疲倦,腹瀉,但簡單的止瀉藥物或俗稱「升白針」的白血球生成素已可舒緩。臨床上,大部分採用新一代化療的晚期腸癌病人仍可如常生活,外出、 工作,甚至旅行也不成問題,真正做到與癌共存。」











參考資料:  http://www.cancerdoctor.hk/bowel-cancer-treatment.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血尿腰痛或是腎癌警號 及早求醫莫遲疑

儘管腎癌並非本港十大常見癌症,惟過去十年發病數字上升約一半,2017年新增個案更超過700宗1,情況不容忽視。由於腎臟具有排毒代謝的功能,可排走化療藥物,以致治療晚期腎癌具有一定難度。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隨著更多藥物治療組合的出現,晚期腎癌疾病管理已有不少進展。

早期腎癌有望透過手術根治

陳醫生稱,腎癌的病徵包括血尿、腰痛、腰側出現腫塊和發燒等。早期腎癌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達到根治的目標。正常人體有兩個腎臟,即使切除一邊腎臟,餘下的腎臟仍足夠應付身體的代謝功能 。

根據陳醫生的臨床經驗,亦有個別腎癌個案沒有明顯病徵,而且病情於確診時已屆晚期,並出現轉移,病人未必能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可幸的是,隨著醫學科技推陳出新,現有更多腎癌治療方案可供應用。

晚期腎癌的系統性治療 或有望控制病情

晚期腎癌的治療目標為減慢病情惡化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質素及延長其壽命。以往晚期腎癌治療以干擾素為主,惟其成效強差人意,副作用亦大;而腎癌對化療的反應亦欠佳2,故當時腎癌的治療選擇有限。直至標靶藥面世,晚期腎癌的疾病管理才稍有突破。

陳醫生解釋,標靶藥的主要功能為截斷腫瘤的血液供應,或阻斷癌細胞生長訊號的傳遞,令其停止生長而死亡;而標靶藥對腫瘤控制較以往的治療理想,約三分一中至高度風險的晚期腎癌病人的腫瘤縮小達百分之二十或以上3,近半病人在病情無惡化下能存活接近一年4。然而,因標靶藥具有抗血管新生的功能,有可能令部分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現中風、心肌梗塞的情況。至於其他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血壓增高、腹瀉、白血球數目下降和口腔黏膜潰瘍等。陳醫生呼籲病人若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應及時和醫生溝通,作出適當處理。

癌症免疫治療成另一治療方向

繼標靶藥物治療後,近年治療晚期腎癌亦有突破性的進展,令癌症免疫治療成為晚期腎癌患者的另一治療選擇。陳醫生表示,癌症免疫治療的用藥原理和標靶藥不同,它旨在重啓免疫系統對抗癌症,而非直接攻擊腫瘤。目前有多於一種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應用於晚期腎癌治療。其中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阻截癌細胞表面的PD-L1蛋白與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結合,使免疫細胞恢復辨認及消滅癌細胞的能力。另一種抑制劑則可阻截癌細胞使免疫系統變得不活躍的CTLA-4信號通路,令免疫細胞能再次活躍起來,重拾抗癌力,清除癌細胞。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皮膚紅疹等;較嚴重的有器官炎症,需透過跨專科團隊處理。陳醫生建議病人在接受治療時,應多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出現不適,應馬上咨詢醫生意見。陳醫生表示,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況建議合適的用藥組合,可望助部份中至高度風險的晚期腎癌病人在病情無惡化下延長存活。

總括來說,癌症免疫治療為晚期腎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而不同的針對免疫系統的機理可相輔相成,多角度打擊腫瘤,或可令病情得以長期受控,亦有望讓患者享有良好的生活質素,如常生活。最後,陳醫生提醒,早期發現和治療始終是腎癌良好預後的關鍵,要是出現血尿和腰痛等相關腎癌徵狀時,應提高警覺,及早求醫,把握治療時機。





 




參考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516008/%E8%A1%80%E5%B0%BF%E8%85%B0%E7%97%9B%E6%88%96%E6%98%AF%E8%85%8E%E7%99%8C%E8%AD%A6%E8%99%9F%20%E5%8F%8A%E6%97%A9%E6%B1%82%E9%86%AB%E8%8E%AB%E9%81%B2%E7%96%9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