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打工仔壓力大致胃酸倒流 醫生拆解胃病成因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

 
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


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89089/%E6%89%93%E5%B7%A5%E4%BB%94%E5%A3%93%E5%8A%9B%E5%A4%A7%E8%87%B4%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8%83%83%E7%97%85%E6%88%90%E5%9B%A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拆解胃癌棘手之處

  同樣是華人,但原來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常見癌症排行榜,有頗大差別。其中一個例子,便是在香港排行第六的胃癌,在內地卻高居第二位,每年新症患者約有40多萬人,數字驚人。胃癌的成因主要與幽門螺旋菌感染及飲食習慣有關。醫學界相信,內地胃癌數字高企,與內地人常吃高盬份食物及常飲烈酒有關。要對抗胃癌,良好飲食習慣是不二法門,而亞洲醫學界亦積極研究如何改善手術及藥物,以提升治療成效,幫助患者擊退胃癌。


胃癌在亞洲地區十分常見,如日本、韓國,中國內地亦不例外。醫學界相信,亞洲各地的「共通點」,主要是幽門螺旋菌感染頗為常見,此外飲食習慣亦類似,包括常吃高鹽份食物、愛喝烈酒等,令亞洲人的患病率較白人高出許多。

胃癌的「棘手」之處,在於大部分早期胃癌病徵,即使出現病徵,大多是胃部不適、胃痛、有消化不良之感,與一般都市病的症狀極之相似,令患者誤以為自己不過是壓力過大或欠缺休息等,無從及早發現患病,拖延病情,因此目前大部分患者都是於三期時才被確診,令治療難上加難。

現時,一至三期胃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一般分為全胃及半胃切除;而有研究指出,二期以後的胃癌個案,應於手術後進行輔助化療,有助減低日後復發風險達一半,十分理想。

不過,另一「棘手」之處是,胃部是人體消化及攝取營養的重要器官,胃部一旦出現癌變,又或被切除,患者便難以攝取營養,身體會特別虛弱,而且即使少量進食,也會有為胃脹、噁心之感,容易嘔吐。因此,若要他們採用傳統高度致嘔的化療藥物,他們可能嘔個不停,對復原進度及生活質素造成嚴重影響,令患者對化療極之抗拒。

64歲的周先生便是其中一個例子。他早前被確診患上三期胃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附近淋巴,需要進行全胃切除手術。手術後,他食慾大減,足足消瘦了10多公斤,正因如此,當醫生向他提出進行手術後輔助化療時,他感到非常擔憂,害怕體重進一步下降。

事實上,有臨床研究指出,高達三成胃癌患者因無法承受傳統化療的副作用,而被迫中斷治療,等於白白失去降低復發風險的黃金機會。

因此,近年醫學界積極研究如何改善化療方案,其中一大進步之處,是採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新一代化療副作用較少,「傳說」中的副作用如脫髮、嘔吐等,極少機會出現,患者一般可以順利完成整個化療療程。

此外,由於患者只需口服藥物,無需頻繁來往醫院接受注射,對身體虛弱的患者而言,相對方便、輕鬆得多,更不會引致因注射所衍生的血管炎、針口發炎等問題。

醫生與周先生幾經商討後,決定採用新一代口服化療藥物,為期一年。在療程期間,周先生從未出現嘔吐症狀,食慾亦慢慢回復。完成輔助化療後至今1年,各項指數正常,亦沒有任何復發跡像。

在多種癌症之中,胃癌頗多「棘手」之處,但是隨著醫學進步,醫學界已能逐一拆解,提升患者存活機會之餘,亦能確保他們的生活質素。






參考資料: 香港商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頭頸部 / 鼻咽癌的放射治療之副作用及其護理

 


頭頸部 / 鼻咽癌的放射治療

短期副作用:

‧ 因唾液分泌減少,會感到口乾和 味覺轉變。 

‧ 作悶、食慾下降。 

‧ 口腔、咽喉或食道發炎,引起疼 痛、吞嚥困難及聲音沙啞。 

‧ 受照射皮膚會發紅、乾燥及脫 屑,部份病人皮膚或會潰瘍。 

‧ 放射部位的毛髮脫落,在治療完成後或會再長出,但會比正 常稀疏。 

‧ 若放射範圍包括耳朵,可導致外耳及中耳炎。


長期副作用:

‧ 因唾液分泌減少,口乾持續,出現牙肉發炎及蛀牙。 

‧ 黏膜變薄以致鼻咽及鼻腔較易流血。 

‧ 頸部軟組織硬化,以致頸部活動不靈活。放射部位皮膚硬化 或色素轉變。 

‧ 肺頂部受損,但通常沒有明顯症狀。 

‧ 若放射範圍包括耳朵,可導致耳鳴、慢性中耳炎及聽覺減弱 甚至失聰。 

‧ 視乎照射範圍,可導致牙關較緊或聲音沙啞。 

‧ 甲狀腺或其它賀爾蒙分泌下降,或需要賀爾蒙補充藥物



頭頸部/鼻咽癌放射治療期間之口腔護理

‧ 應早晚以軟毛牙刷及 含氟的牙膏刷牙。若刷 毛不夠軟,可將之浸泡 在溫水裡一會,待刷毛 變軟後才用。 

‧ 餐後用牙線清潔牙縫碎屑。 ‧ 避免用牙籤,以免刺傷牙齦,引致出血。 

‧ 經常漱口以除去口腔內不快之氣味,保持清潔及維持口腔黏 膜濕潤。市面上含酒精之漱口水不適用於接受放射治療之病 人,可按醫囑用Thymol Gargle或可以一茶匙食鹽溶於 500毫 升凍開水中,在家中自製生理鹽水漱口。 

‧ 療程完成後,口乾情況可能持續,可用人工唾液保持口腔黏 膜濕潤,減輕不適。 

‧ 若口腔或咽喉發炎疼痛,應按醫囑服抗生素或抗真菌藥。 

‧ 建議作定期牙科檢查。



頭頸部 / 鼻咽癌放射治療後的護理 

‧ 放射治療後,鼻分泌物較為乾結,病人可在家中以生理鹽水 作鼻部灌洗,保持鼻腔衛生。以灌洗器吸入生理食鹽水,慢 慢將生理鹽水擠入鼻孔,由口吐出,然後再以同樣方法清洗 另一邊鼻孔,直至鼻分泌物流出為止。 

** 注意進行鼻灌洗時,勿同 時說話、要暫時閉氣,以 免鹽水流入氣道。 

 ** 若天氣乾燥,或鼻分泌物 乾結難以清理,可於灌洗 前,吸入蒸氣以軟化鼻垢。 

 ** 放射治療期間及摘取鼻咽 組織後初期,不宜進行鼻 灌洗 。 

‧ 牙關閉鎖乃是頭頸部放射治療的長期後遺症之一,有些病人 甚至不能進食固體食物及說話困難,必要時需轉介給言語治 療師,作一連串的口肌及吞嚥訓練,包括面部及口腔肌肉的 按摩,以放鬆牙關肌肉;運用顎肌訓練工具,提升顎肌開合 的控制及幅度;加強口腔對溫度及味道的感知;提升舌頭的 活動幅度及控制;並配合不同稠度的食物,提升吞嚥能力。 隨著舌頭的活動幅度及控制改善了,不單能把食物由口腔的 一邊運送至另一邊咀嚼,更能善用舌頭把口腔內的渣滓清 理。此外,唇部、舌頭、顎肌的活動幅度及協調能力提升, 使說話更清晰。



參考資料:rt-book.pdf (cancerdoctor.hk)



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

肺癌成因

吸煙無疑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因素,本港男性的肺癌發病率大概佔世界排位的中上位,超過百分之八十的病人是長期吸煙者,他們死於肺癌的危險比從不吸煙者高十至二十倍。肺癌細胞類別以腺癌和鱗癌最常見。


女性方面,肺癌在過去四十年一直是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殺手,發病率更是世界各地最高之一。但女性肺癌的原因比較複雜,肺癌細胞以腺癌最為常見;過去二十年的研究顯示吸煙仍是主因,但患者中有半數是從不吸煙的。縱觀多年來的研究所得,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二手煙或被動吸煙-女性長期吸入二手煙,患肺癌的危險比其他人高二至三倍。

(二)食物和營養因素-女性長期缺乏進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含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但過量進食燒烤、醃製食物,患上肺癌的機會亦較高。

(三)煮食油煙-中國人烹煮講求【鑊氣】,但卻因此製造大量油煙,上海及台灣的研究顯示女性經常吸入這些油煙可能會增加患肺癌的危險。

(四)其他因素-長期用火水爐煮食或吸入燃燒香燭時產生的煙霧、室內氡氣、肺結核痊愈後的疤痕、遺傳基因突變(如K-ras致癌因子、p53抗癌因子和GSTT1去毒因子)等都是可疑因素,但仍待進一步研究才可確定。


最新研究顯示,從不吸煙的亞洲肺癌病人(尤其是女性病人,腺肺癌及細支氣管肺泡癌)較多有EGFR的基因突變。


至於長期暴露在石棉或含輻射性礦物質的環境,都不是本港肺癌的主因。




參考資料:lung-cancers.pdf (cancerdoctor.hk)


2024年2月7日 星期三

16歲少女狂食即食麵代替正餐 肚痛半年體重降揭末期胃癌要切胃

 「垃圾食物
(junk food)」高糖高脂,多食無益!內地一名16歲少女疑常食即食麵、串燒代替正餐,加上愛食垃圾食物來宣泄情緒,導致患上晚期胃癌,不但要接受化療,亦要接受全胃切除手術,就連醫護人員亦不禁慨嘆:「實在是太年輕了。」

綜合內媒報道,浙江寧波16歲少女劉含(化名)半年前開始肚痛,吃不下東西。起初她當作成「減肥」不以為意,惟半個月後仍食慾不振且覺不適,始到當地醫院檢查。結果,她被確診患上晚期胃癌,先後接受5次化療,並進行全胃切除手術。劉含在術後第8天出院,目前正接受術後輔助化療;而劉含確診胃癌後,父母亦放棄了生意,專心陪伴女兒治療。

不過亦有醫生指出,致癌因素很多,很多垃圾食品確實有致癌作用,少吃自然有好處,但強調致癌因素很複雜,不能只說吃相關食品就會致癌。


胃癌屬第4大癌症殺手

據本港醫院管理局資料指,胃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亦是第4大癌症殺手,每年新症接近1,000宗,而患病年齡中位數為71歲。起因多與生活習慣有關,如三餐不定時或精神壓力太大等;胃酸倒流、胃潰瘍亦是導致胃癌的間接原因。


醫生:胃癌初期病徵不明顯,與胃炎相似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早前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胃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晚期。他指胃部腫瘤有很多種,一般所指的胃癌為胃腺細胞癌,患者通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



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大腸癌的治療

 

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基本上要將腫瘤和附近的淋巴組織切除,然後將切口縫合。



有時醫生會造一個暫時的【人造肛門】或【造口】,讓腸管在手術後有機會愈合。再第二次手術時,醫生會將腸管重新接合,造口也將縫合,病人的大腸功能會重新恢復正常。

若腫瘤位於肛門上方5公分內,醫生便需將肛門及括約肌切除,再將大腸末端在腹壁拉出,縫在腹面,造個永久性【造口】。以後病人需在造口的位置貼上造口袋,作收集排洩物之用。

現時有部份醫院已替某些合適的腸癌病人進行腹腔鏡切除手術。醫生利用一支直徑約5毫米的腹腔鏡及在熒光幕顯影協助下,進行切除腫瘤的程序。此項手術無需剖腹,故病人的康復速度較快而併發症亦較少。

根據醫學統計:第1期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所以定期覆診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定期檢查包括抽取血液的腫瘤標記CEA。CEA對癌症復發或轉移的偵測較具價值,如果CEA值升高,可能意味癌症的復發,當然醫生還要配合其他檢查,如: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大腸內窺鏡檢查等。

最新研究發現,某部份病人在手術切除後,如結合放射或化學治療,其長久生存率可大大提高。

另外,有部份腫瘤因其位置或某些原因而不能切除,又若癌細胞已擴散至腹腔以外甚至轉移至肺部或肝臟,這些病人可接受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將病情控制。放射治療可用來縮細腫瘤以舒緩直腸阻塞的情況;亦可減輕直腸癌腫侵蝕盤骨所引致的痛楚。



參考資料:腸癌治療, 腸癌化療, 腸癌, 大腸癌, 腸癌症狀 (cancerdocto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