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涉無牌行醫衞署跟進 「神醫」辯稱交換治癌心得

自稱「中國科學家」的張令玉,本身並非註冊醫生,卻夥同黃金富在香港接見病人,推銷聲稱可治癌的療法及口服製劑。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有關行為可能已觸犯《不良廣告(醫藥)條例》及無牌行醫;衞生署指會跟進有關個案。


衞生署表示,《條例》禁止任何人發布涉及腫瘤等藥物或療法的廣告,違者可被判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該署又指,根據《醫生註冊條例》,任何人如不是註冊醫生,卻對其他人進行醫學診斷或施行醫藥治療(無牌行醫),導致該人受人身傷害,即屬違法,最高罰則為罰款20萬元或監禁7年。

記者早前與張令玉及黃金富會面時,2人多次強調奇力生不是藥物,只是「保健品」;事後又解釋指當日純屬朋友見面交換癌症心得,否認是行醫。郭家麒指,有關人士提供的療法指明是要處理癌症,更具體說出可將腫瘤纖維化等效果,或已觸犯上述《條例》,「佢就算話只係朋友分享心得都未必有用,你(記者)搵佢個陣都唔係佢朋友啦。」

過去坊間不時有人聲稱可以各種方法醫治癌症,藉此向病人收取巨額醫療費。去年「治癌」女博士趙淑儀,就聲稱能以活化大腦療法醫治癌症,安排病人到美容院接受紅外線、磁石及吸氧等療程,更要求他們簽署拒絕中西藥或電療化療同意書,趙最後被警方以涉嫌無牌行醫及串謀行騙拘捕。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510/5667281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食無定時壓力大 胃癌找上門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1988730/%E9%A3%9F%E7%84%A1%E5%AE%9A%E6%99%82%E5%A3%93%E5%8A%9B%E5%A4%A7%20%E8%83%83%E7%99%8C%E6%89%BE%E4%B8%8A%E9%96%8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打工仔壓力大致胃酸倒流 醫生拆解胃病成因


根據醫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胃癌是本港第6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亦有逾千宗胃癌新症。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徵之一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 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迹象,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徵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徵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徵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徵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醃製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

  
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


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989089/%E6%89%93%E5%B7%A5%E4%BB%94%E5%A3%93%E5%8A%9B%E5%A4%A7%E8%87%B4%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E8%83%83%E7%97%85%E6%88%90%E5%9B%A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手術+淺層電療 治療棘手瘢痕瘤 (下)

治療方法種類多

治療瘢痕瘤的方法有多種,包括:

除疤貼及除疤膏:這些可能在早期的瘢痕瘤、手術後預防創傷有幫助,但一旦形成大型的瘢痕瘤時,除疤貼和除疤膏也難以控制。

注射類固醇:這方法或會混合化療藥,目的是遏抑不受控制的細胞增生。此法對早期瘢痕瘤或有效,但部分病人會翻發,而且過程中頗痛楚。

手術切除:瘢痕瘤形成原因是皮膚創傷,單純以手術切除其實會形成另一個新的手術創傷,若傷口不施以預防措施便容易翻發。當再翻發,傷口可比以前更大。

冷凍治療:近幾年引入,以液態氮低溫原理破壞疤痕增生細胞組織,使疤痕慢慢萎縮,對部分病人有一定程度改善。

陳東飛醫生說:「其實治療有時候需多管齊下才有效,單一方法未必奏效。而瘢痕瘤愈早治療效果愈好,使用方法愈簡單,改善更明顯。」

術後24小時內進行電療

放射治療(即電療)傳統用作治療癌症,它用來治療疤痕及部分良性皮膚病已歷史悠久。陳東飛醫生引述去年10月美國皮膚外科學會發表數據,以104名瘢痕瘤病人作對象,以手術配合SRT淺層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並跟進病人3年,發現比傳統僅用手術切除,治癒率高達98%。

臨床腫瘤專科醫生陳亮祖指出,治療瘢痕瘤在手術切除後24小時內,開始進行電療,大大減低翻發機會。「藉着淺層X光綫,只對付表皮細胞,劑量不會穿透得好深約2cm、3cm,電療過程約2分鐘,病人不感到痛楚,共進行3至4次,視乎每次劑量。治療癌症是使用直綫加速器,X光綫深度大得多。」

很多人關注的電療治瘢痕瘤有否後遺症?陳亮祖醫生說:「副作用不大,但留意電療後皮膚顏色或會有少許轉變,變深或變紅,但隨住時間會散去。此外,小部分病人對電療敏感,過一段時間後皮膚顏色變淡。電療始終帶有輻射,理論上有致癌風險,據統計約有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機會。相對來說,這方法是安全無痛的治療。」







參考資料: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93464/%E6%89%8B%E8%A1%93-%E6%B7%BA%E5%B1%A4%E9%9B%BB%E7%99%82%20%E6%B2%BB%E7%99%82%E6%A3%98%E6%89%8B%E7%98%A2%E7%97%95%E7%98%A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