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免疫治療】二至四成有療效 副作用致死1% 免疫治療不是治癌神藥

對付癌症,化療是毒死癌細胞,標靶治療是點擊癌細胞「死穴」;近年最火熱的免疫治療,不是直接打擊癌細胞,而是激發自身免疫系統消滅腫瘤,賣點是療效高、副作用少,但藥費高昂。

到底免疫治療能否徹底清除癌細胞?是否癌症病人的靈丹妙藥?有臨牀腫瘤科醫生指出,免疫治療具風險,有1%病人因副作用而死亡,病人切忌過度迷信。


免疫治療是近幾年新興的治癌方法,透過激發自身免疫力消滅腫瘤。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清淟解釋,「正常細胞透過PD-1蛋白與身體免疫系統溝通,『是自己人,不要攻擊我』。」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細胞能辨識敵人並作出攻擊,而淋巴細胞表面有PD-1蛋白,可保護正常細胞免受攻擊。但癌細胞利用此機制來瞞騙免疫系統,扮作「自己人」逃過免疫系統的攻擊,「免疫治療藥物就是希望糾正這個弊端」。


治黑色素瘤 較化療效果理想


免疫治療針對PD-1、PD-L1、CTLA-4等不同的免疫檢查點,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蔡清淟解釋,透過藥物抑制癌細胞表面的PD-L1蛋白與PD-1受體結合,淋巴細胞便可以辨認癌細胞,繼而將它消滅;而CTLA-4抑制劑可以令癌細胞周邊有更多淋巴細胞,「就算身體認出哪些是癌細胞,不夠兵也打不了。說得俗一點,CTLA-4抑制劑是call人來」。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黑色素瘤的第一線治療。對付黑色素瘤,以往化療效果不理想,「免疫治療是一個突破,五分之一黑色素瘤病人的病情受到控制,存活期達10年」。


混合標靶藥 晚期腎癌療效佳


另外,免疫治療還可以與化療或標靶治療一起使用。以腎癌為例,蔡清淟表示,組合式治療方案效果較理想,同時使用標靶藥及免疫治療,互相有加強作用。腎癌之中,以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最為常見。

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今年發表研究報告,發現同時採用標靶藥(阿西替尼/Axitinib)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匹博利組單抗/Pembrolizumab),對治療晚期腎細胞癌效果非常理想。861名病人分成兩組作對照實驗,對照組採用舊有標靶藥,實驗組接受阿西替尼及匹博利組單抗。結果發現,實驗組病人的12個月整體存活率為89.9%,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為15.1個月;至於採用傳統治療,12個月整體存活率為78.3%,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則為11.1個月。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在今年4月批准了匹博利組單抗和阿西替尼,作為晚期腎細胞癌一線治療。


免疫治療目前還可用於治療肝癌、肺癌、膀胱癌;陳亮祖說,概括比較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抗藥性時間,對免疫治療奏效的病人,平均接受治療1年後才出現抗藥性,標靶治療平均9個月,化療平均5至6個月便出現抗藥反應。





參考資料:https://cancerdoctor.hk/hormonal-therapy.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癌症治療方法-荷爾蒙療法





某些癌細胞的生長會受荷爾蒙影響,減低體內雌激素或雄激素往往可作為治療的一種。


以乳癌為例,倘細胞表面存在荷爾蒙受體的腫瘤,便稱為「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這類患者適合接受荷爾蒙治療。荷爾蒙治療乃透過抑制人體的荷爾蒙生產和阻截荷爾蒙傳送到腫瘤細胞,從而抑制乳癌生長。荷爾蒙治療一般在乳癌患者接受手術、化療之後使用,亦可用作第四期患者的舒緩性治療。


前列腺癌是另一種需要倚靠荷爾蒙生長的癌症,故利用荷爾蒙藥物抑壓男性荷爾蒙,可減緩腫瘤生長、紓緩症狀及縮小腫瘤。


荷爾蒙藥可分為口服及針劑,亦不斷推陳出新,副作用相對較少,詳情可向主診醫生諮詢。 



參考資料:https://cancerdoctor.hk/hormonal-therapy.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針對HR+ / HER2-擴散性乳癌的突破性標靶新藥,煞停失控癌細胞以助乳癌患者延伸存活期

女性的「頭號癌症」— 乳癌,一般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99%,所以許多時被認定為最容易醫治的癌症,但若病情惡化至第四期,5年存活率會急跌至15%。經驗所得,患者在手術後往往會掉以輕心,忽視了乳癌的5-25年的復發期,倘若不幸復發並惡化成擴散性乳癌,它的治療難度便變得高了。曾經有一香港案例,患者確診時已是第四期,她的存活期可短至不足一年,相信對於許多患者是一個警惕。


香港乳癌有年輕化趨向

自1993至2015年間,香港女性確診乳癌個案由每年1,152宗增至3,900宗,病發年齡組別是40-59歲為最多(最年輕確診者竟然是19歲),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1.3歲,較美國和澳洲等地患者年輕約10年。不過,目前醫學界仍未能找出本港患者較年輕病發的成因。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以下簡稱「陳醫生」)道︰「本港乳癌個案增加,相信與人口老化、飲食轉趨西化、工作壓力、飲酒和缺乏運動有關。」


為了避免情況惡化,陳醫生建議女性們應該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例如多菜少肉、減吃高脂肪食物、避免飲酒、每天或每星期抽空運動,最重要保持心境開朗。


針對HR+及HER2-的新藥能延續存活期

陳醫生述說乳癌分為不同的生物特徵,早年僅第二型人類上皮因子受體呈陽性(HER2+)的患者有一線標靶藥可用,約佔入侵性乳癌患者約20%,可是全港卻有超過六成的患者屬於雌激素受體呈陽性(HR+)及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呈陰性(HER2-)的類型,她們過去沒有一線標靶藥可供選擇,僅能接受荷爾蒙療法或化療。


2015年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以「突破性治療」(breakthrough therapy)批核哌栢西利Palbociclib,是首個適用於雌激素受體呈陽性HR+及HER 2-擴散性乳癌的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其藥物原理像一個煞車系統,煞停導致癌細胞失控的CDK 4/6蛋白酶。一項臨床研究將HR+及HER 2-乳癌患者分為兩組︰每天服用哌栢西利及傳統荷爾蒙藥來曲唑(letrozole),或使用安慰劑及傳統荷爾蒙藥來曲唑。以哌栢西利及來曲唑「前後夾擊」癌細胞的情況下,有服食哌栢西利的組別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長達27.6個月,較只服用傳統荷爾蒙藥組別延長超過一年,效果令人欣喜。慶幸香港亦已在2017年引入該藥供乳癌患者使用,乳癌患者能得到更多嶄新的治療選擇。




參考資料:https://cancerdoctor.hk/breast-cancer-hongkong.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增加患胃癌風險

胃癌是十分普遍的癌症,雖然近年在全世界的發生率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胃癌仍為全世界排名第五常見的癌症,死亡率更高居第三。

有醫生表示,不少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胃癌的警號。三餐不定時、精神壓力大等,均有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胃痛屬病症之一

香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胃癌的病症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可能已是後期,部分人誤以為胃癌一定會嘔血,但其實未必,即使是都市人常見的胃痛,已可能是患胃癌的跡像,或要做胃鏡來確定是否患病。

此外,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問題都有影響,例如三餐不定時有機會導致慢性胃炎,而精神壓力則有機會導致胃酸倒流、胃潰瘍等,均可能間接引致胃癌。

胃部的腫瘤有很多種,陳亮祖表示,常說的胃癌是胃腺細胞癌,此外常見的還有在胃部肌肉的腸胃基質瘤,以及在胃壁的胃淋巴瘤。他指出,幾種腫瘤有不同症狀,胃癌患者常會感到飽滯、胃痛,容易出現貧血,大便呈黑色,症狀與胃炎相似;胃淋巴瘤的症狀與胃癌類似,會出現胃痛及胃炎症狀;至於腸胃基質瘤,患者的胃、腹部感覺不明顯,大便亦未必有血。

三種腫瘤的成因及治療亦有不同,腸胃基質瘤成因不明,胃淋巴瘤可能與幽門螺旋杆菌有關,至於胃癌的高危因素則較多,例如長期吃太鹹、腌制食物,少吃菜,有吸煙習慣,體重過重,或遺傳因素等,都可能與胃癌有關。在治療方面,胃淋巴瘤以化療針為主,胃癌及胃腸道基質瘤則主要以手術切除。


食素無助防病

坊間對胃癌有不少謬誤,例如有指因少吃蔬菜容易有胃癌,有人卻稱全素可以預防胃癌;但亦有指食素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反而容易導致胃癌。陳亮祖說,兩種做法都是誤解,未有資料顯示食素可以防止胃癌,部分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無法吸收維他命B12而導致貧血,而非因缺乏維他命B12而導致胃癌,所以也不能說食素就會導致胃癌。

此外,坊間亦有說法指,吃太熱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長此以往有機會演變成癌症。陳亮祖指理論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應該是喉嚨和食道首先出事,其實食物到達胃部需要一段時間,通常都已冷卻。





參考資料: http://med.china.com.cn/content/pid/215035/tid/102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1月6日 星期五

【無聲癌症殺手】肥媽丈夫肺腺癌病逝 腫瘤科專科醫生:早期徵狀不明顯確診大多已晚期

 肥媽(Maria Cordero)丈夫Rick2017年確診患上末期肺腺癌,抗癌3年至11月5日離世。肺腺癌有「無聲殺手」之稱,有本港腫瘤科專科醫生直言,肺腺癌徵狀不明顯,確診時大多已達晚期。

肥媽與Rick結婚21年,可是Rick在2017年確診患上末期肺腺癌。Rick因抗病要經常出入醫院,去年的1月至9月間已留院6次,私家醫院高昂的醫藥費亦由肥媽負擔,她曾透露已支出超過600萬元。在今年8月,Rick因肺炎與血管閉塞而要留醫。當時肥媽曾在社交網站上載老公入院影片,肥媽更搬到病房全天候照顧丈夫。

「肺腺癌」被形容為「無聲殺手」,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接受TOPick記者訪問時指出,肺腺癌屬非小細胞肺癌之一,據統計數字顯示,本港平均每年有約3000宗肺腺癌新症確診個案。


陳亮祖指出,肺腺癌與一般肺癌略有不同,肺腺癌未必與吸煙有關係,患者相對較年輕,他曾接觸有患者僅30歲便確診;他直言,肺腺癌的起因至今未能確認,有機會與環境污染,空氣內出現放射性氣體有關。

    
經常待在辦公室,空氣不流通,空調內的「氡氣」會釋放幅射,市民吸入太多,會有可能引起肺部細胞變異造成癌症。

陳亮祖表示,肺腺癌早期徵狀並不明顯,確診時大多已達末期,並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患者的徵狀,亦已超越持續咳嗽和氣喘等一般肺癌的情況:

    
患者會感到骨痛或頭痛,四肢乏力,但其實當時癌細胞已由肺部擴散至肝﹑骨或淋巴。

肺腺癌與肺癌有何分別?

肺腺癌(Adenocarcinoma)是由氣管內壁分泌黏液細胞變異引致,基本上,肺癌主要按癌細胞大小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前者的癌細胞較小、後者較大,而肺腺癌屬「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

肺腺癌的病徵一般難以察覺,可能有骨痛或頭痛,若慢性咳嗽持續3週以上、痰中帶有血絲、易氣喘、胸痛、體重異常減輕,頸部有淋巴結硬塊等症狀,要盡速就醫。

第1期肺腺癌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8成,若已擴散、進入3B期或第4期,癌細胞出現遠處轉移時,平均存活時間跌至6個月,但情況因人而異,若能及早發現及治療,仍有機會治癒。至於治療方式則視乎不同情況,一般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化療、電療,以及「標靶治療」等。



 


 

 

參考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794865/%E3%80%90%E7%84%A1%E8%81%B2%E7%99%8C%E7%97%87%E6%AE%BA%E6%89%8B%E3%80%91%E8%82%A5%E5%AA%BD%E4%B8%88%E5%A4%AB%E8%82%BA%E8%85%BA%E7%99%8C%E7%97%85%E9%80%9D%E3%80%80%E8%85%AB%E7%98%A4%E7%A7%91%E5%B0%88%E7%A7%91%E9%86%AB%E7%94%9F%EF%BC%9A%E6%97%A9%E6%9C%9F%E5%BE%B5%E7%8B%80%E4%B8%8D%E6%98%8E%E9%A1%AF%E7%A2%BA%E8%A8%BA%E5%A4%A7%E5%A4%9A%E5%B7%B2%E6%99%9A%E6%9C%9F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血尿腰痛或是腎癌警號 及早求醫莫遲疑

儘管腎癌並非本港十大常見癌症,惟過去十年發病數字上升約一半,2017年新增個案更超過700宗1,情況不容忽視。由於腎臟具有排毒代謝的功能,可排走化療藥物,以致治療晚期腎癌具有一定難度。臨床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隨著更多藥物治療組合的出現,晚期腎癌疾病管理已有不少進展。

早期腎癌有望透過手術根治

陳醫生稱,腎癌的病徵包括血尿、腰痛、腰側出現腫塊和發燒等。早期腎癌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達到根治的目標。正常人體有兩個腎臟,即使切除一邊腎臟,餘下的腎臟仍足夠應付身體的代謝功能 。

根據陳醫生的臨床經驗,亦有個別腎癌個案沒有明顯病徵,而且病情於確診時已屆晚期,並出現轉移,病人未必能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可幸的是,隨著醫學科技推陳出新,現有更多腎癌治療方案可供應用。

晚期腎癌的系統性治療 或有望控制病情

晚期腎癌的治療目標為減慢病情惡化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質素及延長其壽命。以往晚期腎癌治療以干擾素為主,惟其成效強差人意,副作用亦大;而腎癌對化療的反應亦欠佳2,故當時腎癌的治療選擇有限。直至標靶藥面世,晚期腎癌的疾病管理才稍有突破。

陳醫生解釋,標靶藥的主要功能為截斷腫瘤的血液供應,或阻斷癌細胞生長訊號的傳遞,令其停止生長而死亡;而標靶藥對腫瘤控制較以往的治療理想,約三分一中至高度風險的晚期腎癌病人的腫瘤縮小達百分之二十或以上3,近半病人在病情無惡化下能存活接近一年4。然而,因標靶藥具有抗血管新生的功能,有可能令部分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現中風、心肌梗塞的情況。至於其他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血壓增高、腹瀉、白血球數目下降和口腔黏膜潰瘍等。陳醫生呼籲病人若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應及時和醫生溝通,作出適當處理。

癌症免疫治療成另一治療方向

繼標靶藥物治療後,近年治療晚期腎癌亦有突破性的進展,令癌症免疫治療成為晚期腎癌患者的另一治療選擇。陳醫生表示,癌症免疫治療的用藥原理和標靶藥不同,它旨在重啓免疫系統對抗癌症,而非直接攻擊腫瘤。目前有多於一種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應用於晚期腎癌治療。其中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阻截癌細胞表面的PD-L1蛋白與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結合,使免疫細胞恢復辨認及消滅癌細胞的能力。另一種抑制劑則可阻截癌細胞使免疫系統變得不活躍的CTLA-4信號通路,令免疫細胞能再次活躍起來,重拾抗癌力,清除癌細胞。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皮膚紅疹等;較嚴重的有器官炎症,需透過跨專科團隊處理。陳醫生建議病人在接受治療時,應多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出現不適,應馬上咨詢醫生意見。陳醫生表示,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況建議合適的用藥組合,可望助部份中至高度風險的晚期腎癌病人在病情無惡化下延長存活。

總括來說,癌症免疫治療為晚期腎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而不同的針對免疫系統的機理可相輔相成,多角度打擊腫瘤,或可令病情得以長期受控,亦有望讓患者享有良好的生活質素,如常生活。最後,陳醫生提醒,早期發現和治療始終是腎癌良好預後的關鍵,要是出現血尿和腰痛等相關腎癌徵狀時,應提高警覺,及早求醫,把握治療時機。





 




參考資料: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516008/%E8%A1%80%E5%B0%BF%E8%85%B0%E7%97%9B%E6%88%96%E6%98%AF%E8%85%8E%E7%99%8C%E8%AD%A6%E8%99%9F%20%E5%8F%8A%E6%97%A9%E6%B1%82%E9%86%AB%E8%8E%AB%E9%81%B2%E7%96%9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