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令癌症患者「自強」的免疫治療



提起免疫治療,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到對抗過敏症、細菌或病毒,但原來此一概念,也可應用在抗癌之上。醫學界更預期,免疫治療在這方面的角色,將會愈來愈重要,為一些過往難以治療的癌症個案,帶來新希望。

一般人所理解的癌症成因,與基因突變、家族病史、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但醫學界發現,原來免疫力下降,亦是部分癌症過案的成因之一。過往,醫學界便發現感染者及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士,患癌風險較一般人高。

隨著近年醫學界對免疫系統的了解,發現身體的免疫系統對癌細胞起著一種監察作用,免疫系統一旦發現癌細胞的出現,會即時將它們鏟除。可是,聰明的癌細胞亦不會坐以待斃,它們會通過不同方法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捕,例如「CTLA-4」及「PD-1」這兩條信息路徑,癌細胞會利用這兩條路徑傳遞抑壓免疫系統的信息,逃避免疫系統監察。最終,癌細胞發展成腫瘤,並擴散到其他器官,威脅生命。

近年,外國研發出新一代的免疫治療藥物,他們分別能針對性地阻截「CTLA-4」及「PD-1」這兩條信息路徑,重新啟動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免疫下治療藥物能刺激免疫細胞的記憶,讓免疫系統能在完成一定療程後,繼續發揮抗癌功能。換句話說,藥物就好像一位「老師」,教導患者抗癌之道,日後便由患者自行抗癌,無需再天天用藥。

當然,任何藥物也有其副作用,免疫治療或會出現一些與免疫相關的不良反應,大部分的不良反應都是輕微或中度,並會在完成療程後消減。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紅疹、腹瀉、皮膚搔癢等,有別於嘔吐,脫髮等化療常見的副作用。

其實歐美等先進國家已開始將慨念,廣泛應用在肺癌、黑色素瘤等,本港亦正逐步引入。我們期望免疫治療的出現,使一些過往令醫學界束手無策的癌症個案,再見曙光。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陳亮祖














资料来源: 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肺癌治療 - 面對癌痛,毋須死忍



50多歲的周女士早前確診患上肺癌,一直崇尚中醫治療的她,只以針灸抗癌。在此2至3個月間,由於癌症擴散至骨骼,她出現嚴重骨痛,無法正常走路。起初,她咬緊牙關「死忍」,但後來因痛而連續20多天無法入睡,令她苦不堪言,最終決定向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求助。而醫生的當務之急,便是為她「止痛」。

面對腫瘤帶來的痛症,不少患者情願「忍痛」,最終導致食慾下降、失眠、行動不便等,進而影響情緒,反而不利病情。因此,癌症鎮痛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在不少個案中,若痛症改善,患者便能如常進食、入睡,攝取營養及補充體力,才能集中精力應付癌症治療。

現時,針對較輕微的癌痛,醫生會採用消炎止痛藥;至於嚴重癌痛,醫生則會採用嗎啡類藥物。一聽到嗎啡類藥物,不少患者甚為抗拒。其實嗎啡止痛效果理想,見效亦快,副作用不多,能幫助如周女士般的患者,於四、五天內改善痛症,提升其生理及心理狀態,讓她面對接下來的癌症治療。

至於不少患者擔心的「上癮」問題,其實只要在醫生的監察下使用,上癮的機會不高。而且醫生會按患者的情況,調整劑量。以周女士為例,她接受嗎啡治療兩星期後,情況已有改善,同時展開的癌症治療,腫瘤亦見縮小。故兩周後,嗎啡劑量已可減半,再過一周後更可完全停止嗎啡。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陳亮祖

















資料來源: 都市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聰明」腫瘤 遇上新一代「免疫療法」

癌症為都市人一大健康課題,醫學界鑽研成因,在一些曾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身上,可見端倪。過去,不少研究發現,曾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或因移植後需要服用抑制免疫力藥物,OA8增加患上癌症的機會,令醫學界相信,癌症與免疫力有關的,從而嘗試從免疫系統方面去對付腫瘤細胞。
事實上,醫學界亦發現腫瘤細胞「非常聰明」,會分泌特別物質,避免人體免疫系統發現其存在及作攻擊,令腫瘤細胞繼續生長,其中以PD-1及CTLA-4免疫受體最為常見。

科學家於是研發專門針對PD-1及CTLA-4的藥物,用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恢復免疫系統的自我防禦功能。由於治療的目標受體為免疫系統細胞,所以稱為「免疫療法」。

近年,新一代的「免疫療法」如PD-1藥物,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第四期黑色素瘤,副作用較舊一代的「免疫療法」藥物少。而且,免疫療法能再次刺激免疫系統的記憶功能,讓免疫細胞長期對抗腫瘤細胞,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免疫療法除了能夠有效治療黑色素瘤外,最近亦有不少研究顯示,此療法對肺癌、乳癌、膀胱癌、頭頸癌等具有功效,相信將來會有更多的癌症病患者因而受惠。免疫療法的副作用相對輕徵,現時醫生可按照個別病人的需要而申請特許處方使用,讓患者獲得更合適治療方案。
 陳亮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頭條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治療癌症也必須「投資」有道 (下)



化療月花過萬 非一般家庭可負擔

至於針對一些沒有基因突變的肺癌,現時醫學界會採用新一代化療,成效頗理想,「雖然化療較標靶藥物便宜,但若患者採用化療藥物,每月亦可能要花上過萬元,並須持續多月、甚至整年用藥,也非一般市民可以負擔。」

陳醫生坦言,隨著醫學進步,雖然不少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已大大延長,但其他問題卻伴隨而來,「在不少個案中,患者必須持續用藥,代表他們每月也要支付藥費,在他們未必能如常工作的情況下,必然造成很大財政壓力。」

新藥物延長存活期 卻須面對病情惡化的可能性


另一問題是,對於晚期癌症,即使患者存活期延長,他們仍要面對病情惡化的問題,「在過去尚未有有效藥物的日子,患者可能只能存活數月便離世,但現在,部分患者的存活期可以以年計。不過,腫瘤是很『狡猾』的,時間一久,它對起始有效的藥物產生抗藥性,患者須要採用其他藥物,進行二線、三線甚至四線治療!」

真實個案

60多歲的周先生有吸煙習慣,年多前出現久咳不癒、氣促的情況,經檢查後,發現他兩邊肺葉有多粒腫瘤,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

「當時,醫生說我的腫瘤並無出現基因突變,應該選用化療藥物。但原廠化療藥物並不便宜,前後共6個療程,每次療程2萬多元。雖然,接受治療後,病情明顯好轉,但數月間,存款便『蒸發』了不少,令我不禁感到憂心。」

按國際研究建議,周先生在病情好轉後,應繼續長時間用藥作為「維持治療」,以減低病情惡化的機會。不過,周先生擔心醫藥費會對自己及家人造成沉重負擔,因此對是否接受「維持治療」始終猶豫不決。

幸好,周先生所採用的化療藥物專利期已過,本港剛引入美國藥廠所產生的非專利藥物,藥費僅為原先的約六成,經過醫生詳細解釋,周先生決定選用非專利藥物。「正正因為這種非專利藥物的出現,減輕了我的負擔,也能多留一點錢旁身,所以我決定把握進行『維持治療』的機會,否則等於白白浪費穩定病情的希望。」

周先生至今仍然接受「維持治療」,進度良好,「我現在有一定信心,即使復發,我經濟上也有能力,採用其他藥物,繼續對抗肺癌。」



陳亮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Next Megazine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治療癌症也必須「投資」有道 (上 )

近年,提起癌症治療,不少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很昂貴」。作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醫生不諱言,近年藥物推陳出新,每月藥費動輒數千至數萬元,對低收入甚至中產患者及其家庭而言,的確會造成沉重負擔,「正因如此,部分患者可考慮選擇採用高質素的非專利抗癌藥物,以節省部分藥費,同時也能預留作其他治療用途。」

陳醫生透露,過去曾有患者在短時間內耗盡所有積蓄,甚至不惜賣樓、借貸,為的就是繼續治療,「但此種種肯定會對患者及其家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些患癌的父母更對自己花掉留給子女的教育基金而萬分自責!」

積蓄孤注一擲 或致無法負擔日後治療

正因如此,陳醫生表示,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除了治療成效外,更必須以「投資」的角度出發,「我所說的『投資』,是指如何利用有限的積蓄,應付漫長的治療過程。患者必須謹慎考慮是否把全副積蓄『孤注一擲』在首輪的治療上,因為一旦醫生日後判斷患者須要長期用藥,或者日後不幸復發,便可能無法承擔,等於白白放棄了日後的治療機會。」

「因此患者在與醫生商討治療方案是,應行得更長遠,不僅為眼前的病情著想也要考慮日後可能出現的治療機會,所需花費,才能精明地對抗癌症。」

非專利抗癌藥物價格相宜 減輕患者負擔

幸而,隨著一些原廠抗癌藥物的專利已過,近年醫藥界積極研究出一些高質素、有效、安全的非專利抗癌藥物,不論對患者抑或整體醫療系統,都帶來莫大裨益,「非專利抗癌藥物一般較原廠抗癌藥物便宜約三至四成,患者可以把節省起來的積蓄,用於延長治療時間,或留待日後一旦不幸復發時使用。」

以現時肺癌患者最常用的化療藥物為例,近年已有非專利抗癌藥物出現,患者每個療程可減少數千元藥費,「雖說是非專利抗癌藥物,但很多均是由外國知名大藥廠製造,質素能夠得到保證。」

陳醫生最後提醒患者及其家人,面對癌症,應保持冷靜,為日後情況作出多方考慮,才能作出最精明的抉擇。

陳醫生以現時本港常見的癌症一肺癌為例,「隨著基因醫學的出現,肺癌已可分為不同類型,醫生可按基因測試結果,為不同類型腫瘤的患者,作出針對性的治療,從而提升療效。」

舉例說,若患者被診斷腫瘤出現一種稱為ALK基因突變,便須服用針對性的標靶藥物,「其成效相當理想,但問題在於,患者每月須支付約5至6萬的藥費,而且為控制病情,患者可能須要一直用藥,當中的負擔可想而知。」
.....續


陳亮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Next Megazine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為何早期乳癌仍需化療




乳癌分為四期,如已達第四期即代表癌細胞已擴散。約六成個案發現時只屬第一或第二期,存活率相當理想。

第一期乳癌的腫瘤小於二厘米,而且未擴散至腋下淋巴核;第二期乳癌的腫瘤則為二至五厘米,或有一至三粒腋下淋巴核擴散。雖然上述兩者都屬早期乳癌,不過並不代表單用手術就可以完全治癒。原因是當身體出現癌瘤時,癌細胞往往已透過血液或淋巴遊走並潛伏到其他器官中,如果只是以手術切除而不接受化療,這批冬眠的癌細胞有一日可能會醒來形成新的癌症,即是常說的癌症轉移或復發。

一般而言,第二期或以上乳癌建議必須接受化療;即使是第一期乳癌,要是患者年紀較輕,或病理報告顯示腫瘤大於1厘米,屬第三級細胞變化、沒有荷爾蒙受體等高危因素,亦需化療。腫瘤科醫生會綜合病人各方面的情況來作決定。很多病人擔心化療會長時間影響生活。其實化療一般為4-8個療程,每個療程為三周,完成後患者可以回復正常生活。始終癌症一旦復發及轉移,基本上完全治瘉的機會很低。希望患者可及早把握治療的機會,制止癌症復發。

陳亮祖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Sing Dao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肺癌治療「個人化」



要數沉默的癌症殺手,肺癌當之無愧,因它出現時的病徵不明顯,往往令患者至晚期才發現就醫。過往晚期肺癌患者只能接受化療和局部性電療,但近年則可按患者腫瘤不同特性,採用針對性標靶藥物,達到「個人化治療」境界。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病徵包括氣促、咳嗽、深呼吸時胸口隱隱作痛等,但如腫瘤不超過半邊肺部的四分三大小,肺部可以持續運作而沒有明顯病徵,令患者錯失治療黃金機會。


不少患者被確診時都已屬晚期,可能無法接受手術,需配合其他不同的治療方法控制病情,73歲的陳婆婆便是期中一個例子。她早前被確診患上第4期肺癌,肺部更因積水經常氣喘。婆婆最初接收化療控制病情,但腫瘤未有縮小,肺積水問題一直無法紓緩。


現時,針對這類個案,醫生會先為病人抽取腫瘤細胞,了解該腫瘤的種類,例如約有15% 肺癌病人屬於小細胞肺癌,其餘的85% 屬於非小細胞肺癌,而兩種不同種類的肺癌的治療方法亦有所不同。

以較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當中有不同的基因分類,包括表皮生長因數受體 (EGFR)、EML4-ALK、BRAF等,醫學界已有不同的針對性標靶藥物,直接針對癌細胞獨有的快速生長訊號以控制腫瘤。


陳婆婆屬於無基因突變患者,醫生在她原有化療藥物之上,加入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之後其腫瘤開始縮小,肺積水情況亦終於獲得解決。最初,醫生評估陳婆婆只能存活約10個月,但治療開始至今,已有兩年半,陳婆婆閒時還可與朋友家人出外旅行及打牌耍樂。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陳亮祖醫生




參考資料:  《香港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乳」你同行 新藥療共抗乳癌



乳癌是本澳女性罹患癌症之首,每19人就有一人中招,且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可謂女性們的頭號大敵!然而,隨著醫學進步,治療乳癌的技術及藥物愈來愈多,早期乳癌的存活率更可高達九成,即使是乳癌復發,仍然有不同的治療方案可供選擇。因此,患者應勇敢地與醫生及家人攜手對抗乳癌。

早期發現提高存活率

乳房的保養與健康是女性一生的課題,但由於傳統觀念影響,即使摸到出現硬塊,亦因羞於聞診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機會。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表示,若乳癌能及早發現並作出適當治療,不僅能提高治癒率,亦更有利進行乳房保留手術,存活率可高達九成,由於第一、二期乳癌患者的腫瘤細胞面積相對較少,醫生可根據患者病情,在適合的情況下選擇施行乳房保留手術。在手術後,為了減低復發機會,陳醫生表示會按患者的腫瘤類型而選擇適合的術後輔助治療,如放射治療、化療等;以雌激素受體呈陽性的乳癌為例,病人需服用為期五年的荷爾蒙藥物,如三苯氧胺 (Tamoxifen),作輔助治療;若病人已屆更年期,亦可考慮服用「芳香酶抑制劑 (Aromatase Inhibitors, Als)

正向態度面對乳癌復發

若乳癌不幸復發,患者往往會因為要接受化療而變得擔憂,害怕化療的副作用會影響她們現時的生活質素。若患者屬年長、身體較弱,又或癌症沒有擴散至重要器官,只要病情適合,患者仍可繼續選擇荷爾蒙治療。陳醫生以更年期後雌激素受體呈陽性的患者為例,指出除了上述的口服荷爾蒙藥物外,現時更有針劑荷爾蒙藥物如「氟維司群 (Fulvestrant)」供病人選擇。「氟維司群」已獲證實能有效控制更年期後雌激素受體呈陽性的原位復發或出現轉移性乳癌的病人使用,「它的藥理是與雌激素受體結合,阻礙雌激素於癌細胞的作用,並可減少癌細胞中雌激素受體的數目,與其他荷爾蒙藥物的藥理完全不同,對更年期患者有更佳治療效果。陳醫生補充,每種藥物都有其副作用,因此在選擇治療藥物時,患者應與主診醫生詳細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同路人支持戰勝乳癌

除了醫生、護士的照顧外,家人的體諒、朋友的鼓勵、同路人的扶持,亦是患者戰勝乳癌的重要關鍵。只要時常抱著樂觀、正面的態度,遇上困難即向有關人士尋求協助,抗癌的道路便會相對輕鬆。

開心樂園協會 抗癌路上共扶持

無論面對哪一種癌症,於患者及家屬而言,都是人生中的一大挑戰;由於一般人對癌症都甚少了解亦沒有心理准備,在突然獲知罹患癌症時,往往會因恐慌而感到焦慮無助,令心理及情緒大受影響,若此刻能有同伴指點帶路,於抗癌路上所承受的壓力將會大大降低。

為促進本澳、海內外長期病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交流,並普及治療和復康知識,本地志願組織開心樂園協會於今年2月正式成立。會場林詠儀表示,由於很多患者對癌症缺乏了解,再面對一連串手術、化療或電療時,會容易產生壓力而令情緒備受困擾,也正因為治療癌症是一場長期抗戰之路,旁人的鼓勵關懷能對患者及家屬有很大幫助,為協助患者建立正面積極的態度,本會會定期舉辦不同的病友聚會,透過相互打氣及交換心得,藉由別人的經驗令自己獲得能量,讓患者知道他們在抗癌路上並不孤單。協會除有專業醫療人士為患者及家人解答疑難,亦會與不同的團體合作舉辦醫療講座,分享最新的癌症資訊及護理知識,以加深患者和家屬對癌症的認識,有助建立正面態度共抗癌症。







參考資料:  www.exmo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是香港常見癌症之一。根據醫院管理局○九年的統計數字,它是第二常見的癌症,共有四千三百三十五宗新症,約佔同年所有新增癌症的百分之十七。相對一 九九九年的三千零二十四宗新症的總體數字,升四成有多。究其增長原因有三:一為香港總體人口增加;二是人口老化;三是香港人生活方式改變,趨向西方的飲食 習慣。

要減少大腸癌的發病率,前兩因素我們不能控制。然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意大腸癌的病徵,加上定期普查,正是關鍵所在。

何謂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包括:

        1.每天進食蔬菜和水果;

        2.減少吃紅肉、燒烤、煙燻的食物;

        3.少吃高脂肪食物;

        4.每日運動;

        5.保持體重:體重指標(BMI)應在18.5與22.9之間;

        6.切勿吸煙及避免飲酒。

大腸癌的病徵,包括大便帶血、帶潺、變幼及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裏急後重(即感覺急需大便而無法排出)、貧血、體重減輕等。很多人以為大便帶血是痔瘡問題、怕麻煩或諱疾忌醫,因此錯過及早診斷及醫治的機會。倘若出現上述病徵,應盡早求醫。

陳亮祖醫生

香港防癌會化療中心臨牀腫瘤科顧問




參考資料:http://news.h1.com.hk/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203799&section_name=hit&kw=11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腫瘤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